“不文明罚单”能让游客更文明吗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5 15:51 点击量:645 大
中
小
个人自律非常重要,但也跟社会环境和法治水平密切相关。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也应是为了确立规则、形成监督,推进成风化人的进程。
针对假期公园中游人乱扔垃圾、攀折花木、随意刻画等行为,北京玉渊潭公园日前对两名游客进行了罚款。据了解,这是2014年北京11家市属公园恢复执法权以来,对游客开出的首张罚单。
北京市11家公园的行政执法权,是由北京市政府依法授予的,执法依据是《北京市公园条例》。在此之前,行政处罚只针对违法经营的摊贩、黄牛等,针对游客行为的处罚几乎没有使用过,多是进行制止、劝阻。除了执法力量有限之外,罚款效果并不明显,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开出首张“不文明罚单”的北京玉渊潭公园,仍有一些游客乱扔垃圾、攀折花木,并且不知
道这样做会遭到处罚。而很多人也认为,依靠现有的执法力量,以及几十块钱的罚单,并不足以消除或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也很难产生预期的约束力和震慑效果。
即便如此,在公共场所不文明行为集中多发的情况下,采取行政处罚的手段,也有一定必要性。不文明行为之所以难治,很多人不以为意,违法成本低、缺乏明确的处罚标准和惩戒手段,是一个重要原因。对属于道德领域的不文明行为上升到法律,北京也不是第一家,之前一些地方已有相关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至少,引起大家对不文明行为的重视和讨论,也是立法所要达到的效果之一。
但是,指望罚单能禁绝不文明行为,显然也不现实。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和情况也很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数不文明行为,都是道德领域的问题,个人自律非常重要,但也跟社会环境和法治水平密切相关。
比如,有的人喜欢在公共场合插队、乱扔垃圾、随意刻画,这固然是一种陋习,但也可能是因为初到一个陌生环境不了解规则,或者公共资源超过了承载能力,相关公共设施和服务没跟上。如果是后面的情况,不文明的板子,就不应只打在公众身上。把个别不文明行为,一概归结为公众素质不行,甚至上升到地域歧视和人身攻击,也是另一种不文明。
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高低,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也跟制度和文化环境有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说的是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而人又是生活在社会中,规则和文化的约束力是很大的。一般情况下,公众能够判断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或是损害公共利益的,如果能够创造条件,调动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就可以让不守规则的人越来越孤立,直至无处藏身。
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是在好的制度和完善的规则下,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也应是为了确立规则、形成监督,促进成风化人的进程。(丁永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