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受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书面采访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30 16:01 点击量:466 大
中
小
一、您如何评价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俄中战略协作水平?您认为哪些国际和地区问题是俄中战略协作的优先方向?
答: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协作的好伙伴。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保持密切会晤与沟通,引领中俄关系发展。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两国关系能够经受住各种风云变幻和历史考验,不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树立了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相处典范。当前,中俄双方正在积极开展大规模、全方位合作,相信将拉紧双方利益纽带,为两国关系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发展,有利于中俄各自发展振兴,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同或相近,都致力于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双方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密切协作,积极推动上述机制健康稳定发展,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双方还就朝鲜半岛、叙利亚、阿富汗等热点问题保持有效沟通协作,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推动政治解决进程。近年来,两国在反恐、战略稳定、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今后,中方将继续与俄方在上述领域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大国作用和担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人类幸福安宁作出更大贡献。
二、您如何评价今年俄中经贸合作?您认为两国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并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实质性突破?
答:今年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合作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前三季度,双边贸易额达到614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全年有望超过800亿美元,中国继续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贸易稳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中国企业对俄投资日趋活跃,双方确定了包含73个重点项目的投资合作清单。能源、航空、航天、跨境基础设施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更加深化,东线天然气、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远程宽体客机等项目进展顺利,同江铁路桥和黑河公路桥正加快建设。金融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人民币在俄清算业务已启动,俄企业成功在华发行熊猫债券。地方合作蓬勃发展,中方是俄远东地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中国企业在俄远东地区投资项目达28个,规划总投资约40亿美元。在11月初两国总理会晤时,我和梅德韦杰夫总理都对两国经贸合作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当前,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全球贸易和投资回升,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俄罗斯经济也在恢复增长之中,扩大中俄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特别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已实质性结束,将为中国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奠定制度基础。我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方愿与俄方一道,将双方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经贸合作成果,造福两国人民。一要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健全海关、检验检疫、物流等合作机制,消减非关税壁垒,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扩大贸易规模。二要促进投资便利化,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放宽劳务限制,落实优惠政策,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双方投资合作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三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发挥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能源、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卫星导航、数字经济、北极开发、远东开发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打造两国合作新亮点。四要深化金融合作,扩大本币结算,降低双边贸易投资成本。中方鼓励国内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两国产能和互联互通项目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支持。五是扩展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俄博览会、东方论坛等作用,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加油助力。中国将于明年11月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俄方企业积极参会参展。
三、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称,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困难,出现了一些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恰是这些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全球贸易投资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给各国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经济持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预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甚至会崩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不搞竞争性货币贬值,而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经济初步走出了一条在加快优化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在平稳增长中加快优化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过去四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2%,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超过1300万人,每年1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服务业占据“半壁江山”;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过去3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万户。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速度和效益相得益彰。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9%,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多年来最低水平,进出口增长16.6%,财政收入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8%。
我想指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国家杠杆率大幅攀升,中国杠杆率也有所提高。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杠杆率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去年居民杠杆率为44.8%,政府负债率为36.7%,其中中央政府负债率仅为16%左右。主要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中国高储蓄率、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等有关。中国储蓄率长期在45%以上,城乡居民习惯于把钱存到银行,而较少投资基金、股票等金融产品,企业杠杆率自然高一些。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主要是生产性、建设性的,而不是福利性、消费性的,相当部分对应着有效益、可变现的优质资产,有稳定的回报和现金流,债务偿付能力总体较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在控制企业杠杆率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中国债市、股市、房市总体平稳,企业杠杆率稳中有降,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外汇储备连续增加,市场信心不断增强。中国经济活力旺、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有信心和底气、有能力和办法。今年以来主要国际机构多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就是对中国经济走向投下的信任票。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我们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局面。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富强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