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0:33:29

就算有了养老机器人,子女也得常回家看看消除老人孤独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23 10:43    点击量:1016    

  机器人对老人在技术层面的帮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子女、家属和陪护人员。

  据报道,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出现了一些主打“养老”概念的机器人。

  这些养老机器人,主要定位是养老服务,包括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安防保护、洗澡清洁、健康体检等多项功能,是适合在老年人家中和养老院使用的服务型机器人。

  考虑到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这些养老机器人能极大地契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而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近些年,技术进步的速度常常让人吃惊。我看过一个视频,展示的是一家美国高科技公司的轮椅。它可以从床边一直把主人带到湖边钓鱼,中间要上下几次楼梯。这项技术就是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延伸,从逻辑上说,未来总有实现的可能。

  然而,这个层面的“机器人”更多是机器。人类的野心要大得多,希望机器人能够解决养老的最核心问题,那就是陪伴和缓解老年人的孤独。这个方向的应用,聊天功能是第一步。

  这次机器人大会展出了一款可以陪老年人聊天的机器人,但它还没说几句话就应答出来,回了一句:“主人,请说中国话。”

  这表明,在这个核心问题上,机器人还有很大的技术突破空间。机器人可以储存不亚于任何个人的语言库,也可以根据提问者做出合理的回应,它甚至能够更进一步,根据使用者的兴趣偏好,发展出一种类似“感情”的东西。如果一个机器人能够掌握主人的语言习惯,就能分析它的思维,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成为最理解他的那个“人”。

  这是我们能想得到的最高级的机器人,它几乎能提供一种“类人”的交流,表面上看,它似乎拥有了人性。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机器在和人之间,仍然存在一条鸿沟。这条鸿沟不是认知意义上的,而是人的“存在”意义上的。

  到目前为止,人性仍然是我们最难理解的系统。最高级的机器人可以部分模仿人性留下的轨迹,这也注定它永远是面向过去的。它能做出远超出人类能力的总结,也能对未来进行某种“预测”,但这样的预测,永远不能取代人对未来的直觉。

  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人类有很多靠自己的语言都无法表达的感受。这种感觉,就算是靠模仿起家的机器人,也无法表达。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机器人当然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技术性的帮助,但要真正成为“伙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无法真正消除老年带来的孤独,但是机器人对人在技术层面的帮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子女、家属和陪护人员。对子女来说,他们完全可以专注于父母的精神需求,定期回家看望父母。至于那些事务性工作,就交给机器人代劳了。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也能成为家庭成员。(张丰 媒体人)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