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滞留印度54年老兵王琪元宵节回家 称中国变化很大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12 16:40 点击量:531 大
中
小
2月11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王琪老人与前来迎接他的侄子拥抱。新华社记者金良快 摄
昨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在这个人月两团圆的日子,滞留印度54年的中国老兵王琪终于踏上回乡路。
德里-北京-咸阳,数千公里的距离如今看来并非遥不可及,而对于老兵王琪而言,这趟回家的路走了54年。
老人说,“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今天很难忘,说不出有多高兴!”
■ 特写
“哥哥,我很快就回到咸阳来咧”
2月11日当地时间3时10分,老兵王琪与包括儿子在内的5名印度家人一同乘飞机从德里出发前往北京,14时20分再乘坐飞机前往西安咸阳,但由于飞机晚点,王琪一行最终于18时左右落地,时隔半个多世纪,终于与中国家人团圆。
王琪哥哥说“他回来我给他做手擀面”
到达北京后,王琪面对记者的直播镜头说:哥哥,我很快就回到咸阳来咧。镜头中的他,穿着棕色棉袄,满头银丝,因苍老而布满沟壑的脸掩饰不住笑意。而在咸阳等待的哥哥王致远,回应弟弟道:我去机场接你回来。
老家在焦急的等待当中。哥哥王致远坐在老家的桌子旁,因为身体不好,他的儿子王英军老早就嘱咐老人家别太激动。
王致远已经84岁了,三弟失踪过后,他尝试寻找过很多次,经常整夜整夜失眠,直到收到弟弟从印度寄来的家书。王致远家里至今仍留有王琪年轻时的照片,以及这么多年来二人的来往信件。“他最喜欢吃手擀面,他回来我给他做手擀面吃。”王致远说。
中国的变化“很大,很大”
另一边,则是短暂又漫长的两个小时飞行旅程。王琪在整趟旅途中一直盯着窗外看,这片土地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还拿出夹在前面坐椅靠背的“安全须知”阅读,王琪认得大部分中文,有记者问他,中国的变化大不大,老人点点头说:“很大,很大。”
“半个世纪的等待,跨越万里的路程,欢迎亲人回家”,这是老家人给王琪准备的欢迎条幅。
在咸阳老家,老老小小数十口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等待老兵王琪回家。他们准备了条幅,准备了花,四辈人一起,迎接老王家远在印度的另一支血脉。
前去接机的人中有王琪的侄子王英军,王英军是老兵在印度54年来,唯一见到过的亲人。他于2009年以游客的身份来到印度。据王英军回忆,他和三叔之前从没见过面,但是在机场四眸相对时,就确认了这是亲人,两人在机场拥抱在一起,久久停不住眼泪。
中国传统时令立春已过,元宵节的圆月照游子归乡。王琪一行所乘的飞机于18时左右到达咸阳机场,印度和中国的家人在机场休息室拥抱着哭成一团。
“肯定是我弟弟嘛。”王琪的侄女在接受采访时说,她还向记者透露,王琪的儿子虽然不太会说中国话,但是能懂大致意思,“我叫弟弟的时候他点头了。”而王琪的孙女虽然是第一次坐飞机,但是表现得异常乖巧,“很乖的,小女孩不哭不闹的。”她评价自己的小侄女。
昨晚,王家人在圆月之下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这顿团圆饭迟到了半个多世纪,但终究不算太晚。
新京报记者 王清以
■ 释疑
王琪为何滞留印度54年?
迷路误入印境,被关监狱7年,出狱后被安置在偏僻乡村
1963年,年仅24岁的中国工程兵王琪在中印边界地区的树林中迷了路误入印境,被印度军方以“间谍罪”关在监狱里达7年之久。出狱后,他又被印方安置在中央邦一个偏僻乡村生活,交通阻隔,音讯难通。
情况好转后,王琪开始尝试与祖国的亲人联系。多年后几经周折,他终于同陕西家乡的亲人联系上,人们也才知道这样一位老兵仍活在人间。经过辗转核实,中国政府于2013年给王琪颁发了护照。
中国政府如何促成回国?
驻印大使专门就此事与印官员联系,要求印方颁发出境许可
为了帮助老人回国,中国驻印度使馆一直保持与印度政府沟通,为王琪争取出境许可。罗照辉大使专门就此事与印度外交部高级官员联系,要求印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尽快为王琪颁发出境许可,满足老人重回故里的愿望。
在机场迎接老人的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陆旭介绍,为推动王琪老人顺利回国探亲,外交部和中国驻印度使馆不懈努力,在不同层面多次做印方工作,并以2月11日即元宵佳节为时间节点,推动印方尽快为老人办理返回中国的出入境手续,最终获印方积极回应。王琪老人于2月10日获发印度出境许可,并可随时返回印度。中国驻印度使馆则为其印籍家属免费颁发了中国签证。
考虑到王琪年事已高,且印度和中国温差较大,为保证行程顺利,中方进行了周到安排。中国驻印度使馆派出专人陪同老人一行回国,还特别为他们准备了厚衣服。
陆旭告诉记者,类似王琪的案例可能还有,中方现在正和印方密切沟通,争取先把情况摸清楚。摸清情况后,中国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那些希望回国“走一走、看一看”的滞留老人提供协助。
“中方感谢印方为老人回国与亲人团聚所做的努力,这体现了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陆旭说。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