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不住脚!揭“萨德”入韩的三大“伪命题”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09 07:33 点击量:533 大
中
小
资料图片
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以来,面临着国内外强烈的质疑、反对之声。对此,韩国政府接连提出“部署‘萨德’是自卫之举”、“‘萨德’选址充分考虑到中国”,以及韩国并未加入美国的反导系统等说法。然而,这些说法站不住脚,无法遮盖“萨德”入韩的真实用意。“萨德”入韩不仅无法解决韩国所谓“朝鲜核与导弹的挑衅”,而且会恶化地区局势,导致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的恶果。
远非“自卫”之举
韩方最近多次宣称,部署“萨德”是为保护国民生命与安全“不可避免”的决定,是“自卫”。然而从技术分析看,部署“萨德”既无法达到“自卫”目的,也无法有效保护国民。
韩国面积比较小,聚集了逾50%人口的首都圈距离韩朝边界最近不到40公里。而从技术上看,“萨德”的功能是在高空拦截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的来袭导弹,也就是说这种系统最有效的作用是拦截中程和远程弹道导弹。“萨德”对于拦截最有可能用来打击韩国、特别是具有战略价值的首尔及周边地区的短程弹道导弹几乎没用或者完全没用。
据报道,此前韩国曾考虑引进以色列的“铁穹”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在保护以色列防御来自加沙地带的导弹和火箭弹袭击方面,拦截效率高达90%。
“最后韩国却选择‘萨德’,无法让人不怀疑其实质目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说。
对短程导弹拦截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萨德”却配备了“AN/TPY-2型X波段雷达”,这明显超过韩国自身防卫需要,引发中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强烈反对。
该雷达有两种模式,即终端模式和前沿部署模式。虽然韩国表示会将雷达探测范围控制在600公里至800公里以内的终端模式,以显示其“自卫”功能,却刻意“忽略”了其模式切换功能。
技术上,前沿部署模式的探测范围约在2000公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说:“美国国会听证会的材料清楚表明,一旦有需要,驻韩美军完全能够在当地、在8小时内,将终端模式转换为前沿部署模式,把探测目标从朝鲜变为中国或者俄罗斯。因此,既做不到有效‘自卫’,又超出了‘自卫’范围,韩国引入美军‘萨德’系统,不仅自欺欺人,而且另藏不愿告人的用意。”
选址避实就虚
在雷达探测范围可深入周边国家的事实面前,韩方宣称“萨德”选址在朝鲜半岛东南一隅的星州郡是因为“充分考虑中国”,这种辩解也是苍白的。
“因为不管部署在哪里,只要‘萨德’雷达用于监视朝鲜,就必然指向中国东北地区;如果转换方向,则可以观察到中国境内相当纵深的目标,”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李彬说。
杨希雨也认为,“萨德”一旦入韩,其真正战略目标或为监视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特别是两国战略导弹。
目前,美国已在日本先后部署了两座X波段反导雷达,也就是“萨德”系统使用的雷达。韩国8月6日宣布将与日本“分享”X波段雷达的情报,这意味着韩国将与日、美共享“萨德”监测到的情报。
“三座雷达可形成联动,构成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全球反导系统重要支柱,”杨希雨说,“大国间的战略稳定将受到颠覆性破坏。”
“萨德”入韩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韩国前外交部长、现朝鲜研究生院大学校长宋旻淳就主张,韩国需寻求“萨德”的替代方案。他在7月25日发表在韩国《中央日报》的文章中写道:“我们应聚焦于消除部署‘萨德’的必要性本身,而不是去追究在这块狭小的土地上的什么地方部署‘萨德’的问题。”
绑上美国“战车”
对于外界质疑,韩国方面辩称没有加入美国的反导系统的计划,韩国防长韩民求曾表示,“萨德”入韩后,韩方不会与美国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共享信息。但他又承认,“韩美两国之间(信息)联动是基本”。这说法显然相互矛盾。
观察人士指出,技术上,在设备和部署提议全部来自美国的情况下,韩美反导系统的相互隔离根本就是说辞,在政治外交上也不可能。杨希雨说,韩美利用渲染朝鲜危险推动“萨德”入韩,将来如果所谓朝鲜威胁解除,美国恐怕也未必同意将“萨德”撤出韩国,这就叫“请神容易送神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董向荣指出,“萨德”入韩,意味着韩国实质性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导弹防御体系,对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影响巨大。
观察人士指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翼反导系统的构建,都表明美国追求全球反导霸权的意图,其手法也如出一辙:就是渲染威胁。
半岛局势也在这种渲染中,一步步加剧紧张与对立。国际社会为实现半岛无核化所做的努力也将遭受严重挫折。
“军事是重要的安保手段之一,但单靠军事不能解决问题,”李彬说,“‘萨德’入韩将把韩国推入更危险的困境。解决困境的典型方案就是寻求合作,找到双赢出路。韩方不能执迷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