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一周年:交出不负嘱托的“法大答卷”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3 11:02 点击量:573 大
中
小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又到了一个以奋进和青春为主题的五月,中国政法大学校园里鲜花盛开,生机盎然。刚刚过去的一年,法大师生精神振奋,热情高涨,以强校报国的拳拳之心奋发在新时代前进路上。
一年前的5月3日,正是这样一个美好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怀着对中国法治建设、法治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成长成才的殷切希望与深厚关怀,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一年来,全体师生谨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学校新的使命、新的责任和新的担当,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奋发而为,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以此来作为对总书记殷切期望的最好回答。
一、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不断推进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以“经国纬政、法泽天下”作为办学使命的中国政法大学,在66年的办学历程中,以推动国家法治昌明为己任,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披荆斩棘、贡献力量。而伴随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宏伟蓝图的全新绘就,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角吹响,法大人更是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勇当先,躬耕践行。
年近九旬、曾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张晋藩先生,在夫人的病房里坐在小马扎上写出三篇论文,而这正是作为首席专家的他,在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重大课题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应国需,促法兴。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重大课题任务郑重委托给法大,以张晋藩先生为榜样标杆的教师团队,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力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顶层设计发挥好顶级智库功能,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一年来,法大立足现有法学优势资源,主动对接依法治国这一战略需求,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这一年,教师在依法治国领域的横向科研项目立项55项; 2017年《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批示;与教育部共建“教师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法学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协同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和教师法治教育。
学校师生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类活动,服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普法宣传、主题调研接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士研究生边疆服务团”走边疆、下基层、访民情,为边疆地区提供法律咨询、人才培养和课题调研等服务……法大人深刻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背景下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挥作用。
二、引领法学教育发展
“法治人才的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于高等法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为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和加强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法大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法学教育的指引,探索科学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架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12月26日,在“法治中国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在论坛上宣读《组建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共同体倡议书》,提出要携手各法学一流学科高校、法治实践部门以及所有致力于推动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发展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内涵和标准,协同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伟大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与之相关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一直在做出积极探索,一系列举措推陈出新,多个项目开展如火如荼,不断为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新的增长点。《立格联盟院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发布,为中国法学教育“立格”;参照国际国内权威排名机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标准;加强世界一流法学学科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国法学学科建设标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2017年9月,法大顺利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法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12月,法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2018年年初,学校再添一所“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有力支撑学校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学校制定未来三年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学科振兴计划,加强构建凸显中国法治理论实践成果的法学教材体系。
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内涵,中国政法大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换挡加速,攻坚克难,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创新进取,跨越发展,力争让我们的法学教育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政法大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法学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同向发力,探索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新路径,为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学教育不仅注重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法大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开设的本科生通识主干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课堂上,张晗同学收获了聆听新课的惊喜,他说授课老师直接从“新”入手,真正让自己开始了解新时代,他更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能够融入时代的“话语体系”。目前,学校相继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首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两门课程,同时还开展“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之路”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入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
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大针对法学专业创造性地推出了“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中国法治实践的最新经验、生动案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即时共享、协同育人。庭审同步直播、录像观摩、案卷副本阅览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优课程教学资源云平台”的数字化、智慧化教学,实现了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会贯通。
2018年3月,法大设立司法实务全流程仿真课程,建立了模拟人民法院、模拟互联网法院、模拟人民检察院、模拟公安局、模拟律师事务所,让每一位学生全程演练、全程参与、全程体验所有司法环节,同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
在刚刚举行的西部基层优秀校友报告会上,杨骏东、李岩、孙泽东、郑亚珂四位青年校友向师生们诉说了自己在西部地区的工作和生活,展现着我校优秀校友在西部广阔天地中施展才华、奉献青春、建设边疆的理想抱负。一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注重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同学们扎根基层、走向祖国需要的地方。还积极拓展通识教育新渠道,建立法学公益教学体系,开设法律诊所课程,鼓励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培养法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真正让法治人才的培养凸显“健全人格教育”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完完全全的人、正正常常的人、健健康康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体现了他对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期望,学校将这份期望化为全面做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力量,致力于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熟悉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
一年,365个激情燃烧的日与夜,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依旧清晰如昨,历历可见。法大师生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回应总书记的深切期待,正全力以赴、奋勇争先。未来,法大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挺立于法学教育改革前沿,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法科强校”办学目标砥砺奋进,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法大全新的炫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