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1:03:42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教育频道 > 职教

湖南桃源县职业中专:培养“浓乡型”中职教师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2-29 11:51    点击量:1473    

湖南农大打造能教会做、有乡村情怀的职教师资队伍——

  培养“浓乡型”中职教师

  本报讯(记者 李伦娥)“这么多学生?连吃饭都要分三批。”今年刚毕业的新教师袁亮,跨进湖南桃源县职业中专的校门时很吃惊。“学校居然有在校生6000多人,还要找关系才能进,农村中职真的兴旺。”

  袁亮不知道,湖南农村中职如此兴旺,他的母校——湖南农业大学功不可没。

  30年前的1986年,为解决农村中职的师资困境,同时也是为开辟一条升学通道,在当时湖南省教委的支持下,湖南农大在全国率先开办职业教育师范部,从中职学生中招收对口升学的学生。30年来,已先后开设47个本专科专业,培养毕业生6236人、硕士生204人;另外还举办各种培训班79期,培训人员3957人。

  如今职业教育师范部已改为教育学院,院长周先进说:“全省501所中职学校,几乎都有我们的毕业生。”全日制加各种培训进修的1万多人,已成为湖南中职特别是农村中职师资的中坚力量。

  黄静是长沙县职业中专的骨干教师,1994年对口升学考入湖南农业大学读职教师范。他说,湖南农大的师范生非常受欢迎,当时班上30个同学,还没毕业就被各中职学校一抢而空,自己刚毕业就被汨罗县职业中专要走,工作4年后又被长沙县职业中专“挖”走。这些年,在两所学校里,他先后教过五六门课,食品加工、农作物生长、农机等,“多面手,还办过公司”。

  周先进很为自己的学生自豪,他说,黄静指导的一个学生,曾经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013年仅他带的学生,就有5人对口考入农大。

  “光我们农艺组,十几个老师里就有8个是农大毕业的。”袁亮说,大四时他和同学黄华一起到桃源县职业中专实习,“湖南农大的,好用”。校长黄永宏说,尽管没有编制,学校还是把袁亮和黄华选聘了。两人果然不负众望,一上手就担当重任,目前黄华每周15节课,还当班主任;袁亮每周16节课。

  “这得益于我们的乡村卓越职教师资‘3D’培养模式。”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明星介绍,所谓“3D”,就是“三界(政界、学界、业界)协同、三双(双基地、双导师、双证书)共生、三维(技术、教术、学术)递进”,因为用英文表述,其单词中都含有一个“D”,所以简称“3D”模式。“通俗点说,就是培养能教会做的职教师资,并且让他们沿着‘新手—熟手—能手—高手—旗手’的路子成长。”

  周明星说,他们理想的中职老师,不仅能上好课、当技术能手,还能“带动一个专业,服务一群产业,扶持一方经济”,更重要的是,要有农村职教的情怀,属于“浓乡型”。目前,这种模式正在学院的28个乡村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试行。

  “我就是受益者。”研二学生谭怀芝告诉记者,当年初中毕业的他,中考成绩上省示范绰绰有余,但因中职免学费,家境贫困的他选择读中职,父母对他的要求是“学手艺、找工作”,没想到一路读来,他不仅顺利上了大学,还保了研,本科期间就发表了论文。“中职阶段我的实操有些弱,就重点攻这个;本科学习如何当老师,读研就致力于学术了。”谭怀芝这样总结自己的成长路径。

  “尽管坚持了30年,但湖南农村中职师资仍然紧缺,学历偏低。”周先进和同事对11所中职校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中职的专业老师,专科及以下的学历约占15%,而且有的专业老师,最多一周要上30节课。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乡村卓越教师讲师团,组织教授们到各中职校上门培训,首次培训已在蓝山县职业中专完成。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10日第3版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