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三变”—贵州黎平新平底移民创业脱贫攻坚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 周志光 发布时间:2016-08-26 12:50 点击量:657 大
中
小
“搬”出来的“三变”
——贵州黎平新平底移民创业脱贫攻坚纪实
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 周志光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人搬穷,火搬熄。”可是,在“两学一做”中新成立的一个特殊党支部却将这句话作了改写。从贵州省黎平县大稼乡平底村搬迁出来的新平底却是街道整洁,洋房林立,小车穿梭,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实现了农民变市民、荒坡变新区、党员变会员的新跨越。
穷则思变寻出路:农民变市民
搬迁前的平底村在黎平县大稼乡,地处偏远的乡村,距县城110公里,地理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地少人多,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村寨。
为了摆脱贫困,敢为人先的当地村民创建了八八林场,大兴植树造林。1985年至1998年间,全场职工造林8000余亩。由于林场在短期内还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为了寻求生存之路,当地村民多次到黎平城关的东关村实地考察。
“考虑到林场富余劳动力多,又能吃苦耐劳,开办砂石厂较为合适。”现年61岁宋维清当时在考察中看到了发展的商机,找到了突围的突破口。
1999年,经八八林场职工一致同意,向黎平城关的东关村购买位于“阿屎坪”(地名)的一片岩山开办“八八林场砂石厂”,并带动了更多的本村村民进城入厂。
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大稼乡平底村已有54户先后自发移民到此建房落户,形成了现在的“新平底”,从而揭开了新平底人由农民变市民的崭新一页。
敢叫日月换新天:荒坡变新区
整个办厂、购地、建房的过程中,平底的党员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平底村的乡亲从穷山恶水中走出来,实现脱贫致富。
“原来这里全是荒坡岩山,杂草丛生,现在成了新区,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现年53岁的八八林场砂石厂原厂长龙建登介绍,当时创业的艰辛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砂石厂内漫天灰尘,职工几年来都住在简陋的工棚里,生活条件恶劣,子女就学难,但大家咬紧牙关硬挺过来了。
经多年的艰苦创业,砂石厂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于是,大家就萌生了一个梦想,将来有了一定的积蓄,能在黎平城关买点地安个家,那该多好啊。
心动不如行动。2005年至2009年期间,八八林场砂石厂先后四次向黎平城关的东关村五组买下与砂石厂邻近的9亩地,供八八林场砂石厂的乡亲们建房使用,所购地块大家按抓阄的方式,先后分次分批建房。
由于不属于政策性的移民搬迁,得不到相关移民政策的扶持照顾。新平底人不等不靠不要,凭借自己的勤劳,在创业的热土上种下了希望。自行购买变压器接入国家电网,安装了路灯;自行寻找水源,接通了自来水;自行投工投劳,完善了寨内道路硬化;同时,以捐款集资的方式修建了集体综合楼、寨门门楼、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寨内面貌焕然一新。
党建引领奔小康:党员变会员
移民“搬得出,稳得住”的核心莫过于要让移民在新环境能发展有奔头。新平底的老百姓“搬”出了移民的新思维,“搬”出了移民的新生活,更“搬”出了移民的新天地。
2016年7月16日,新平底热闹非凡。在黎平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新平底在这天成立了“黎平县新平底青年创业协会”和“黎平县新平底青年创业协会党支部”。
据了解,新平底共有54户,总人口231人,党员9人,大专以上学历34人,经商19人,技术工38人。新平底人到黎平县城创业领域遍布建筑、服务、餐饮、农业、电商等各个行业,没有一个人外出打工。青年创业协会为群众提供了创业平台,通过创业协会党支部的引领,吸收优秀的创业带头人和优秀的人力资源,集体创业抱团发展,努力将新平底打造成为黎平耀眼的“华西村”。
“现在党员终于有了自己的党组织,党员也加入了青年创业协会,成了协会的会员,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新平底的老百姓致富奔小康。”30出头新当选的青年创业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宋正峰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