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08 16:17 点击量:625 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就旅游业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和综合作用,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去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中央的政策机遇已经来临,旅游业大发展的“天时”业已具备。湖北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是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地利”。天时地利都已具备,已经到了“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若丧失机遇,不仅有负于湖北这片好天好地好山好水,更有负于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我们要竞进作为,积极抢抓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机遇,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时期推动我省旅游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要树立旅游“大战略”雄心壮志
要推进湖北旅游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湖北旅游业要一马当先,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我们提出“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旅游业发展要以四大目标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坐标方位和战略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力争在发展质效和水平上由全国“第一方阵”迈向全国“第一梯队”,把湖北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纽带桥梁。旅游业是对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领域。历史上,湖北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出口地和中转站,咸宁羊楼洞作为“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在丝绸之路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要借“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东风,充分发挥湖北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开发、人文交流,推进跨区域旅游共同繁荣、兴业惠民,努力将湖北打造成为引领中部地区旅游产业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要把湖北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旅游“金腰带”。湖北长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明显,要借助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东风,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建设“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的要求,在长江经济带旅游合作、长江沿线城市旅游联动和长江旅游一体化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省内长江沿线地区整体联动,推进省际长江旅游资源整合,加快形成体系健全、制度规范、机制有效、运作协调的抱团发展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旅游“金腰带”。
要探索旅游“大产业”发展路径
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将旅游业发展与现代科技革命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探索旅游“大产业”发展路径。
要抓产业融合。推动湖北旅游业发展,一方面,旅游业要主动融合,开发一个旅游项目时,不仅要将它作为一个旅游点,更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融合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其他产业要积极对接,比如一些先进制造业企业、工业园区、矿区完全可以打造成新型旅游点。在这样的景点里,既有工业,也有旅游业,本身就是对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思想的一种普及和传播。总之,一定要用好“旅游+”这一新平台,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形成“一业兴带百业旺”的良好发展格局。
要抓市场主体。旅游业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领域,没有强大的旅游市场主体,就没有强大的旅游产业。推动湖北旅游业发展,一定要善于培育企业、培育企业家。一方面要抓好大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旅游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有了大企业,才有大项目;大项目来了,旅游业大发展的框架才能搭起来。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中小微旅游企业发展,依托中小微旅游企业,大力构筑优质、紧密、有序的旅游业发展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大中小微旅游企业生态链条,唱响旅游发展合奏曲。
要抓改革创新。当前,旅游正日益成为各种现代技术应用集成的前沿领域,由于现代科技的植入和嫁接,各类旅游设施、用品和装备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造就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创新旅游产业管理、服务和跨区域合作体制,建立旅游业创新创业创意创客激励机制,大力推动旅游信息化发展,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旅游业发展模式变革、发展方式调整和发展手段创新,让游客年年来,年年新,年年都有新产品。
要追求旅游“大民生”发展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民生决定目的,推动湖北旅游业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产业层面,更应该将视野延伸到“发展目的”的“宗旨层面”,把发展旅游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生活品质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改善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程度。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就厕所问题做出重要批示。总书记日理万机,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做出批示?就是因为总书记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视小为大,视平为要,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细小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好小问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发展旅游业同样也是如此,一定要从以人民为中心、视游客为上帝的角度出发,事无巨细,抓好抓实,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服务,真正将“游客是上帝”落实在湖北。旅游是一种精神享受产品,让游客舒适、开心、满意,是最根本的产品功效。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旅游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和产业发展环境。
要丰富产品结构,提高群众体验深度。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精神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发展好旅游产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旅游产品大多还是“老三样”,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爬爬山、看看水、进进庙、逛逛街,“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样低层次的旅游产品带来的体验感太差,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特别是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我们要深挖人民群众的旅游体验深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旅游需求,真正让群众“乐在旅游”。
要体现发展效益,提高群众获得感。旅游扶贫是推进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很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一定要发挥这一优势,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旅游致富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成致富手段,通过发展旅游业,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让人民群众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群众文明层次。旅游业是展现国民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如果游客在国外不遵守公共秩序甚至违反法律,不仅会丢自己的脸,也会给国家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推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引导,倡导文明出行,树立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要制定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措施,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一微一末抓起,努力打造自信、有礼、开放、包容、文明、诚信的湖北旅游名片。
要践行旅游“大生态”发展要求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思想理念,并将其作为湖北发展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与新时期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同样紧密相关。湖北是一个生态大省,长江1000多公里流经湖北,汉江、清江蜿蜒荆楚,“千湖之省”享誉海外,这么多形胜美景,这么丰富的绿色资源,既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巨大发展优势,更是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把保护好这些资源财富作为首要任务,否则山秃了、水污了、湖小了,不仅会丧失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犯罪。所以,搞旅游产业必须坚定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要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并将生态保护作为前提。
要明确基本价值取向。自然资源是旅游业的基础和载体,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青山的自然风光、田园的秀丽景色、河湖的波涛浪花,都是值得珍惜的旅游资源。保护好这些资源,自然环境的美才能持续,旅游价值才能延续。推动湖北旅游业发展,必须将生态文明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既算“经济账”,又算“生态账”,重在算好“生态账”;既要当前利益,更要长远利益,重在赢得长远利益,在科学价值观的指引下,实现湖北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搞旅游,就免不了要开发,如何实现开发与保护之间的“黄金平衡”,是我们推进湖北旅游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旅游开发要以尊重大自然作好的“第一道规划”为前提,那些山水是老天爷早已经布局好了的,是最符合自然规律、最具有天然韵味的,随意让江河改道、把水塘填小,刀工斧凿痕迹太显、人为改造影响太大,不仅不美,还极有可能把原来好的山水资源破坏掉,这样的开发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在制止过度开发的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号召、倡议和一般性指导的层次上,必须坚持依法治理,而且要用最严厉的法规、最严厉的手段、最严厉的处罚来治理。
要体现地方生态特质。推进湖北旅游业发展,必须打好“特色牌”,要依据我们的自然特质,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主题鲜明、别具一格的新型旅游产品,不然到处都一样,恩施与黄冈一个样,武汉和宜昌一个样,哪来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要下工夫保持好我们的自然特质,花大力气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科学守好生态红线,推动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