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2:19:53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春节“少放炮”渐成共识 绿色文明引领“新年俗”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10 11:15    点击量:503    

  新华社合肥2月10日电 题:春节“少放炮”渐成共识 绿色文明引领“新年俗”

  新华社记者杨玉华、朱翃、高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今年春节期间,北京、上海、济南、杭州等地烟花爆竹燃放量较上年大幅减少,不少实行限制燃放政策的城市,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也成为人们共同的选择。

  在“放”与“少放”或“不放”的变迁中,彰显人们环保共识的日益增强,这一过程中,绿色环保日渐成为“新年俗”。

  “烟花爆竹”少了 空气质量好了

  今年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减少成为很多人的共同感受。2017年春节是北京实行“禁改限”的第12个春节,来自北京市政府烟花办的信息显示,今年春节烟花爆竹销售量连续6年走低。

  家住西五环附近的北京市民段蕾说,北京实际限制燃放,除夕至初五期间可以在指定区域燃放。不过她已有两年春节没有放鞭炮了。年前,社区里早早就宣传党员干部带头不放或少放鞭炮,春节期间,感觉放鞭炮的也比以前少了不少。

  北京市政府烟花办发布数据显示,截至正月初五晚,农历鸡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共销售烟花爆竹12.2万箱,比去年同期的17.5万箱下降30.3%,燃放总量和持续时间比往年明显减少;除夕零时至初五24时,全市共因燃放烟花爆竹伤人81人,同比下降21.4%,无死亡、摘眼球等情况发生。

  在上海、杭州、天津、合肥、济南等地,今年烟花爆竹的燃放量也较往年明显减少。上海市公安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除夕夜至年初五凌晨,上海不仅实现外环内烟花爆竹“零燃放”,外环以外区域烟花爆竹燃放量也明显减少。除夕和年初四,上海全市共清除烟花爆竹垃圾10.1吨和4.35吨,而且全部位于外环以外地区,同比下降七成以上。全市没有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伤损事件。

  合肥、天津、济南等地环卫部门的统计都显示,今年春节各市的烟花爆竹垃圾均较往年大幅减少。仅在天津,大年初一上午,中心城区清扫的爆竹垃圾就比上年同期减少超四成。

  烟花爆竹少了,空气质量也好了。“过去春节走亲戚,一路乌烟瘴气。现在,这种情况大有好转。”上海市民殷俊告诉记者,上海连续两年“禁放”,大家耳根清净不少,呼吸的空气也更清新了。

  据环保部通报,除夕夜,上海、南京、杭州、太原等实施禁放限放措施的城市,PM2.5浓度均未出现明显上升,和本地未禁限放的年度相比大幅下降。除夕18时至初一6时,上海、南京、杭州和太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7、44、39和11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至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90%、78%、77%和42%,保持在优良水平。

  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绿色文明过节渐成共识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月,我国实行烟花爆竹“禁放”的城市共计138个,出台“限放”政策的城市共计536个,2016年,上海、郑州、杭州等城市相继加入“禁放”城市行列。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禁放”城市还是“限放”城市,今年春节,少放甚至不放鞭炮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这其中有政府“禁令限令”的影响,更有雾霾之下人们环保意识增强、选择绿色文明过年的原因。

  “燃放烟花爆竹是个风俗,图个热闹和吉利。但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集中燃放,确实污染空气,也是安全隐患。”经营多年烟花爆竹生意的上海老板庄先生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烟花爆竹的生意也逐渐冷淡,今年他主动上交了56箱烟花爆竹,以实际行动加入绿色文明过年的队伍中来。

  环保部公布的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影响分析显示,在实施严格禁限放令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PM2.5浓度均未明显上升。但在其他大部分地区,除夕晚上和初一凌晨空气质量急转直下。除夕夜18时,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19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随后随着烟花爆竹燃放量增加,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快速转差两到三个级别。到年初一凌晨2时,183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城市105个。

  上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空气污染让公众对禁放限放政策越来越支持。自实行“禁放”令后,在规定区域不放鞭炮,在其他区域少放鞭炮成了市民们的“约定俗成”。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在去年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立法评估时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超过九成的居民赞成对烟花爆竹实行禁、限放。其中有四成受访者赞同完全禁止燃放。据承担该立法评估的项目组专家、合肥学院副院长刘建中介绍,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空气和人身伤害,是实施立法的重要现实动因。

  根据环境和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造成PM2.5增长的重要来源,而近五年来,合肥因燃放烟花爆竹被炸伤的患者就达140余人次。

  小爆竹引领“大共识” 推动绿色春节成新风尚

  舆论认为,今年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减少某种程度上是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一个转折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愿意以实际行动投入环保之中。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共识”,推动包括治霾在内环保全民行动。

  上海市人大代表厉明说,近十年来,不少城市陆续颁布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禁限令”,但一度出现“禁限令”与民俗相悖的争议。“以前的执行力度和民意基础不够,大家觉得放炮比较有年味,即使对环境有污染也很有限。但现在雾霾改变了这一点。”

  今年上海市一项“怎么辞旧迎新”的投票调查显示,吃年夜饭、看春晚和微信抢红包是位居前三位的选择。不放烟花爆竹渐成习惯,绿色环保引领新年俗。

  不过,对于延续多年的春节放鞭炮的年俗,也有不少人仍然很怀念,感慨如果春节不放炮,一点年味也没有了。对此,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安徽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程波涛说,春节放炮是古时传承下来的悠久年俗,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寄托和庆祝方式。因此,对于烟花爆竹燃放应坚持“文明和怀旧、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原则来引导,不搞强行的“禁限”。

  “民俗有着传承性和变异性。”程波涛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环保理念的深入,“过年放炮”的年俗将可能逐渐淡化。今年多地燃放减少就是一个标志。某种程度上,这是年俗变化的一个转折期,但也是难得的环保“共识期”,应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逐渐引导这种共识在条件成熟时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和专家认为,环保需要政策之力,更需要全民行动。日本、英国等国家也经历过雾霾、水污染等困扰,但是通过政府推动,唤起大家的环保共识,并形成人人出力的环保全民行动,才有了今年的碧水、蓝天。

  程波涛、厉明等认为,春节少放炮、不放炮已经开了好头,垃圾分类、畜禽污染处理等也将是今年民生工作的重点,宜借此机会,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细化可操作的环保举措,激发人人参与环保的热情,推动环保全民行动在各领域全面展开。(更多报道请关注新华社客户端并订阅“新华全媒头条”)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