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出计献策——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首场大会发言侧记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0 07:05 点击量:529 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出计献策——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首场大会发言侧记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熊争艳
“2017年春节,615万中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约1000亿元人民币,人均花费是其他国家游客的3.5倍,从奢侈品到电饭煲、马桶盖,无所不买……我们靠什么留住消费?靠什么成就梦想?”
9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大会发言,第一个上台发言的李守镇委员一开口就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这是人民政协特有的一种方式——作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利的重要形式,每年的政协大会都会邀请来自各族各界各党派团体的委员登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为改革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2017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深化之年。14位委员围绕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议政建言。他们分别代表全国总工会、民主党派、农业界、企业界、科技界,以及社会专业化研究机构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针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迟福林委员建议要紧紧抓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牛鼻子”;
农产品效益低和竞争力弱,陈锡文委员坦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着力解决;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战场,郑惠强委员呼吁解决结构性失衡、供需关系失衡、供给效率失衡等问题;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朱维群委员建议加强国家自然保护体系的顶层设计;
……
全国政协负责同志、2000多名政协委员和国务院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坐在“部长席”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凝神倾听。
一组组数字直指痛点,一个个分析深入中肯,一条条建议切中要害。
从“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到“大力推动实体零售向智慧零售转型”,从“破解‘圆珠笔之问’的成功经验”到“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从“推进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改革”到“实施精准的产业扶贫政策”,委员们的发言,从“三去一降一补”各个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意见建议。
面对问题,毫不避讳:
——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有些品种需求持续增长,自身的产量却在下降,有些品种却供过于求;
——制造业结构性失衡,基础性产品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出现过剩、高端技术产品相对匮乏等问题突出;
——城市整体数量偏少、中小城市增长严重不足仍是城镇化最大短板;
参政建言,直抒胸臆: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
——努力实现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布局、“一体化”实施;
——实事求是调整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
说真话,谏诤言。
就在几天前,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敢讲话、讲真话”,“找准存在的困难、短板和薄弱环节,不流于现象表面,紧扣关键内容,精准聚力发力”。
说起近年来的楼市异常波动,张泓铭委员直言创建对冲楼市异常波动的自动机制刻不容缓;
针对国企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傅成玉委员提出要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范围。
委员们的发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研究领域,建立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充分代表民意,坦诚务实建言,认真参政履职。
从2010年开始,徐晓兰委员就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制笔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国产化问题”专题调研。历经5年不懈努力,现在已有三项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应通过全局统筹、分业施策、自主创新等措施,推动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全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徐晓兰委员用切身的实践和感受,赢得在场委员们的掌声。
“发言的题目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抓得准,建议提得实。”步出会场,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