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12:55:57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一季度财政支出速度较快 专家表示全年赤字率不会突破3%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27 09:20    点击量:860    

  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速度较快,是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预算执行加快的结果,收入和支出完全正常,并不会突破3%的赤字率。可以说,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一方面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提高预算执行绩效

  日前,财政部公布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66亿元、支出45917亿元,支出比收入多出1551亿元。对此,有人认为这种情况是在年度首季罕见地出现财政赤字,甚至预计我国今年实际赤字规模会超3%的目标。那么,如何看待一季度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现象?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部分,赤字率则是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按各国通行做法,赤字和赤字率本来就是年度的概念,用一个季度的情况来考察财政赤字是不科学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

  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预算报告,我国今年赤字率确定为3%,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

  “财政赤字既然是年度概念,就是可以分布在各个季度,而且不一定要均匀分布。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支出大于收入1000多亿元,差距并不大,收入和支出完全正常。”白景明表示,今年一季度支出速度较快,是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预算执行加快的结果。同时,我国近年来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这些措施都促进了预算执行。

  白景明强调,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一方面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支出集中在下半年执行,甚至是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提高预算执行绩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每年的预算草案在3月份才由全国人大会议审查批准,但并不意味着在此之前不能支出。”白景明说。

  根据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各级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可以安排下列支出:上一年度结转支出;参照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出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性支出;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以及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

  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说明,根据上述规定,2017年1月份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45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657亿元,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8188亿元。

  2016年的预算报告显示,2016年1月份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87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37亿元,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6850亿元。

  由此可见,今年从1月份开始,就根据预算法相关规定和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加大了支出力度。

  在全国人大通过预算草案后,财政部加快预算批复下达。在日前召开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预算批复下达进度比往年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已累计下达80%以上。

  据悉,2017年中央部门预算已于3月24日全部批复完毕,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2017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已经下达75%左右,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3万亿元已经全部下达,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83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8000亿元。

  “目前尚未下达预算的资金主要是据实结算项目或政策需要调整完善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财政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尽快下达。下一步,将督促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李敬辉说。

  今年我国将赤字率确定为3%,肖捷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表示,这是积极而稳妥的。当前支出力度的加大,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可能突破既定的赤字率?“支出力度的加大是加强预算执行的体现,并不意味着可能突破预算确定的赤字率。赤字率是经过全国人大批准的,是法定的,不能随意变更。”白景明表示。

  对于今年的赤字率,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日前在中国财政学会年会上也认为,出于稳中求进、出于让老百姓对中国经济形势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等考虑,我国还是按照3%来安排今年的财政赤字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取向。“3%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是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考虑。”(经济日报曾金华)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