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5:47:41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

樊纲:全球化大潮难转向 经济调整不意味着A股长期低迷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5 10:29    点击量:567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经济金融专家委员樊纲5月12日在由富国基金与本报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富国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的调整还未结束。在其看来,经济调整并不意味着A股长期低迷,因为经济低迷期的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等,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具备积极意义。

    此外,樊纲认为,资本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驱动全球化进程持续向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到了需要走出去的阶段。

    中国经济调整仍未结束

    201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第四季度同期上涨0.1个百分点。在樊纲看来,上述数据并非预示着此轮经济调整已经结束。

    在其看来,目前中国经济低迷是一轮经济周期的阶段,而不是中国经济长期结构性的问题所导致的。因此,不应该把一个周期中的低迷阶段当成常态。他认为,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将进入低谷徘徊期,但未来还会继续进行调整。

    “最近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以及杠杆率高等问题,而上述问题去年刚开始进入实质性的处理阶段,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解决。”樊纲表示。

    此外,他强调,中国特殊制度下导致的特殊经济周期有特殊的方式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会相对较长。但樊纲认为,中国经济调整并不意味着股市就会一直低迷。在其看来,低迷时期的调整是整个经济周期中资源配置的一个过程,很多市场经济的机制在经济过热的时候是不起作用的,比如优胜劣汰,兼并重组。而如今债务重组、企业重组、产业整合以及优胜劣汰等,对中国经济长期的发展具备积极意义。

    资本驱动全球化进程持续向前

    谈及全球化的问题,樊纲认为,最终驱动全球化的是资本,只要资本还想到世界各地去赚钱,那么全球化的进程就不会结束,但期间难免会受到一些利益的掣肘。

    事实上,从过去的发展来看,发达国家受益于全球化,但如今发达国家内部一部分人受到全球化进程的负面影响,他们的诉求开始显现,于是,全球各地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开始产生反全球化的倾向,尤其是贸易保护等。

    但樊纲并不认为全球化的趋势会受到大的影响,最基本的逻辑就在于,公司、企业的资本需要全球配置,需要到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这个不发生改变,全球化的趋势也不会改变。

    樊纲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走出去。而中国已经到了需要走出去的阶段,并且走出去的动力很强。因为中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现在仍然有超过40%的储蓄率,这意味着中国的最终消费水平不是很高,而一味地进行国内投资一定会造成产能过剩,所以需要走出去。资本要在全球实现优势,无论是通过兼并重组还是“一带一路”,一定要通过全球化实现。

    中国外汇储备减少是好事

    谈及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樊纲直言,这是好事。在其看来,中国并不需要4万亿的外汇储备。最早需要外汇储备,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不受信任,但人民币已经加入了SDR,这意味着人民币将成为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

    樊纲认为,外汇储备的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外投资、“一带一路”、居民换汇等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热钱”流出,在其看来,过多的“热钱”会造成金融不稳定,这些资金应该让其流出。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