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07:48:24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瞭望》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阶段”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0-03 15:36    点击量:425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

  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1世纪中叶,是从“一穷二白”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长征,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上半叶“两个半场”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场”的“第一阶段”,并朝着“第二阶段”进发

  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仅仅是初级阶段中的新起点新阶段,而并非是超越初级阶段的新阶段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如此强调。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刘海涛谈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不仅为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客观依据,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和“四个自信”,也为推进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采访中,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告诉《瞭望》记者,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战略和基本政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与转型的特征。此后,历次党代会报告都会重申这一判断,并对新的发展阶段予以新的表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特征,其发展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将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跨过了最初以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为目标的阶段,正朝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进。”刘海涛表示。

  初级阶段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强军战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使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采访中,胡鞍钢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21世纪中叶,是从“一穷二白”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长征,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上半叶“两个半场”。

  其中“上半场”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绝对贫困阶段(1978年之前),在极贫水平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代,包括政治建设与制度建设、经济建设与国民经济体系建设、社会建设与城市建设等,实现了建立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为之后的经济起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资本、制度资本基础;二是温饱阶段(1979~1990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开始经济起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三是小康水平阶段(1991~2000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而“下半场”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二十年(2001~2020年)的持续高增长(全面建成小康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后三十年(2021~2050年)的持续稳定增长(共同富裕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功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场’的‘第一阶段’,并朝着‘第二阶段’进发。”胡鞍钢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在人均收入、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社会结构、产业结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实现了大发展和大转型。

  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是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问题,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经过党带领人民近百年的持续奋斗,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梦想实现,越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刘海涛强调,特别要充分认识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比如,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发展短板不少。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场’。”胡鞍钢认为,可以从以下视角再认识。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生产力相对过去十分落后的水平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相对发达国家仍然比较落后,尤其是劳动生产率水平、创新能力和质量等仍然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等仍然有很大差距,农业就业比重、农村人口比重等仍然很高。

  从物质与非物质生产力比较看,我国物质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基本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但各类服务(包括私人服务和公共服务)生产力及供给能力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日益增长的巨大数量和质量需求。

  从不同的生产力角度看,工业生产力出现了供大于求,但科技生产力还不能满足社会与产业的巨大需求,文化生产力还不能满足人民大众化、个性化的需求,教育生产力还不能满足在校生教育质量的需求,国防生产力还不能保证满足国家安全的硬需求,生态生产力还是最大的短板。

  “总的来说,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态基础薄弱,长期面临发展的硬约束条件。如能源供给约束、主要其他资源供给约束、环境质量约束、温室气体排放约束将长期存在,地区发展差距开始缩小但仍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开始缩小但仍较大,到2020年基本消除现行贫困线贫困人口,仍有较大规模的低保人群。”胡鞍钢表示,这些现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仅仅是初级阶段中的新起点新阶段,而并非是超越初级阶段的新阶段。“变化的是特征,不变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背景下,强调牢牢把握和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基础和现实条件,既可以防止急于超越阶段、又有利于推动治国理政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采访中,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刘志昌谈到。

动车在广西柳南客运专线上行驶(李鑫摄/本刊)

  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即使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半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仍任重而道远,仍然是一场伟大长征。稍有不慎,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胡鞍钢特别提醒。

  采访中,专家们提到,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但未来面临的挑战和要完成的任务并不比之前少。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正是我们的新奋斗目标。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对此,受访专家们表示,破解初级阶段的发展难题,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首先,中心任务仍然是坚定不移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现代化,并将技术创新作为第一使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同时,必须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千方百计处理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

  其次,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改革,走向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新局面。在改革进入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阶段的当前,必须要有“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和信心。

  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快法律体系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最后,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推动我国与世界的进一步融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让“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共享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建设性的中国方案,积极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展示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专家们表示,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我们才能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记者 尚前名 陈燕 张康喆)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