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1:46:40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

IPO过会率不足四成 投行立项比拼“内功” 保荐机构分化加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2-09 10:42    点击量:503    

  2月7日,朝歌科技、新时空科技、天邑通信三家公司IPO申请上会,结果仅天邑通信如愿地拿到“通行证”,其余两家被否。自此,2018年新年伊始,共有59家企业闯关IPO,其中5家在上会前夕主动申请取消审核,23家顺利过关,28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为38.98%。

  事实上,本周三的审核结果比起1月23日的“七过一”已然好看了不少。随着IPO审核提速,券商的储备项目在短期内被快速消化。投行业人士认为,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IPO低通过率将成为常态,券商已很难再延续过去比拼储备项目的市场竞争模式,“精选项目”或许是投行突出重围的先决条件。

  保荐机构分化加剧

  就在新股发行申请被否率居高不下之时,保荐机构之间的竞争差距也悄然拉开了。

  截至2018年2月7日,据Wind数据统计,自2017年10月1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首次履行职责以来,共有49家券商的保荐项目上会,19家券商目前成绩为稳妥的“1过1”,9家券商过会率在50%—75%之间,15家券商过会率处于30%—50%之间,另有11家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对上会保荐项目超过2家的29家券商进行比较可发现,20家券商审核通过率超过行业均值,广发证券、国信证券等老牌劲旅排名靠前;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保荐项目远高于同行,分别为14个和13个,过会率也均在50%以上;此外,有3家券商分别保持着“6过0”、“5过0”、“4过0”的尴尬纪录。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此前在IPO业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多家投行,近来亦在新发审委任期内遭遇了“滑铁卢”,多家AA级券商的IPO项目审核通过率甚至不及行业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华泰联合证券6个项目全部过会显得分外惹眼。

  “大环境变了,现在对上会企业的审查格外严格,有疑问就派调查组现场考察。”华南某A级券商投行人士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过会率已充分体现了监管层的态度,结合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越发深入人心,监管对上市企业质量的把控只会更加严格,未来或许只有行业排名非常靠前的投行,才能在如此严格的审查下立稳脚跟。

  事实上,当前待审项目扎堆现象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有128家保荐机构有IPO项目正在报审排队,其中前20家券商占据所有待审IPO项目的64.20%,其余108家券商则要争夺余下的35.80%的份额,一些中小券商只能分食大券商覆盖不到,或者“看不上眼”的项目,甚至有48家券商仅有1个或2个储备项目。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表示,当前投行业务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十大券商IPO项目数量占比达50%左右,金额占比达60%左右。凭借在品牌、渠道、业务协同等方面的优势,大型证券公司获取优质项目的能力较强,将受益于监管的趋严。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合规风控对投行的介入加深,中小型投行的业务发展可能受到一些影响。从IPO业务来看,审核速度加快,大幅缩短了IPO的项目运行周期,有利于增加业务收入;但审核标准从严,也对投行选择项目和承做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拟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成功过会,自然更偏向于“树大根深”的大券商。长此以往,项目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小型投行的生存也将更加艰难。

  注重项目品质

  李茜表示,在审核趋严的背景下,券商将根据发审委审核要求相应调整立项标准,立项标准将相应提高。当前过会率较低是在发审委审核更为严格后产生的现象,券商在适应新的审核要求后,将主动补充项目资料、加大项目审查力度、甚至提高内部立项标准,过会率有望逐步改善。

  这意味着,投行若要尽快适应当前的严格审核趋势,并进一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要不断精进业务技能,提升项目承揽、尽职调查、材料准备等方面能力,更要注重对于储备项目质地的考量,并增强自身争取优质项目的能力。

  据了解,多家华南地区券商投行已提高了IPO立项门槛,要求净利润达5000万元,甚至6000万元,旨在进一步筛选优质项目。一位华南地区律师同样感受到了严审核带来的压力。她透露,受审核趋严影响,现在IPO立项要求不只是业绩,还有很多硬指标,例如资本运作的方式和程度(参考康宁医院),主营业务经营稳定性(参考獐子岛),实际控制人个人情况(参考ST弘高)等。此外,为了提高通过率,IPO项目周期被拉长,投行、律所等机构的项目收费也随之提高。

  东北证券分析师付立春认为,虽然短期来看,企业、投行等不可避免会因为低过会率产生一些情绪。但中长期来看,严格把关会促使企业和中介机构回归本源,企业做好自己的主营业务、提高竞争能力,中介机构提供优秀的中介服务。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在源头上确保企业的质量,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杨敬东此前表示,符合国家政策、拥抱市场变革、顺应监管导向是投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长远着眼,考察投行核心能力的指标一定是专业,尤其是对产业、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市场的敏锐感知。行业的聚焦与核心优势的挖掘,是保持投行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源泉。因此必须坚持朝纵深方向拓展,掌握细分行业的最大量垂直资源和信息。

  投行生态渐变

  一位投行人士在分析近期上会被否项目时表示,这些项目基本都存在一定的硬伤,被否原因更多是在于项目本身,而券商能力方面的差异其实并不十分明显。换言之,现在好的上市公司应当是从立项开始的,保荐人一般只能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无法将一个本就过会无望的项目送进A股大门。

  不过,华中地区某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对于多数中小券商投行来说,与大投行竞争好项目几乎是个伪命题。“大家都知道小项目不好做,费时费力利润也不高,可是好项目太多人在抢,太难争取。”他表示,原本在项目承揽方面就不如行业龙头占优,如今上市通道收窄更加剧了这一情况,中小券商哪怕给出更加优惠的价格也很难夺得客户的“芳心”。

  “现在总部当地的优质企业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只能尝试向江浙等地区开拓市场。”他表示,这一过程不会太顺利,毕竟一些领头券商已在当地有了相当深的业务基础,预计未来两年公司投行业务将受到一定冲击。

  这位投行人士还表示,发审趋严已经影响到了公司投行的人事安排。“前两天刚出的消息,今年投行部门实习生留用名额全部取消,近几年公司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解释说,主要是因为投行业绩增长没有达到预期,或者说持平,所以不需要太多员工。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到,投行招聘名额紧张并非个例。华南一家上市券商人士表示,公司投行部现有约500人,目前已没有对外招聘计划。甚至此前已与某投行业务团队达成的招聘邀约,目前也只能先部分兑现,再延后酌情处理。

  有分析人士认为,市场仍可对券商投行的业绩保持乐观。从整体来看,国内IPO排队企业仍较多,优质企业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发审委项目审核效率明显提高,上市企业数量仍将保持平稳。另一方面,投行业务品种多样化的上升使得券商对IPO收入的依赖度有所降低。2018年随着公司债、企业债发行规模的回升,以及可转债、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创新品种发行规模的增加,券商投行业绩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IPO增速的放缓对整体业绩的影响可能没有市场预期的大。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