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杰:过去五年中央财政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投入超600亿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18 14:13 点击量:1236 大
中
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7日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17日(星期六)15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为环保部部长李干杰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陈杰 摄
路透社记者:听说部长先生今天是带着大气十条圆满答卷来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近期还出现了一次非常严重的雾霾天气,想请部长先生谈一谈,在下一步新的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计划中,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到2020年PM2.5的浓度要下降到什么程度?在具体方案实施方面,与之前的大气十条有什么不同?谢谢。
李干杰:大气十条是2013年9月份正式发布的,这个文件在中国环境保护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我的印象里面,这是首次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的重要文件。它是中央坚决向污染宣战,开展污染系统治理的首个行动计划。
正如我前面向大家报告的,它的方向、路径、举措、目标、任务都是科学合理的,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可行性,五年下来,确确实实效果是不错的。对于大气十条的效果,去年年底以来我看到媒体报道很多,总体上来讲大家也是充分肯定的,包括老百姓,认为确确实实见到了不错的成效。具体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下。
第一,大气环境质量五年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大气十条有五大目标,当时定这五大目标的时候,大家心里也是“打鼓”的,认为完成目标可能非常困难,可能交不了账,但是最后结果下来,不仅仅是交了账,而且是比较好地交了账。因为这五大目标都是超额完成。第一大目标是全国338个地级城市PM10平均浓度要下降10%。第二个目标是京津冀作为第一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要下降25%。第三大目标是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要下降20%。第四大目标是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要下降15%。第五大目标是“京60”,就是北京市PM2.5要达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改善目标。五年下来,五大目标全部实现,并且是超额实现。全国338个城市PM10下降了22.7%,京津冀PM2.5下降了39.6%,长三角34.3%,珠三角27.7%,“京60”不仅仅是达到了60微克/立方米,而且是低于60,达到了58微克/立方米。这里面有两个我们认为是标志性的成绩,一是珠三角作为一个重点区域,整体达标,并且是连续三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二是北京市PM2.5达到58微克/立方米,不仅仅降到60,还低于60微克/立方米,这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第二,有力推动了重点领域结构优化,尤其是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这三大领域。这五年,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在钢铁和煤炭两个领域进步是非常大的,成绩是非常大的。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数据,钢铁是1.7亿吨以上,煤炭是8亿吨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达到7亿千瓦,占比达到了71%。这五年,我们还淘汰了燃煤的小锅炉20多万台,还淘汰了黄标车、老旧车2000多万辆。另外在一些重点区域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有效举措,比如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范围内,煤改气、煤改电完成了470多万户。这些都是过去我们想干而一直没干成的,利用五年的时间把这些都干成了,确确实实为改进环境质量发挥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三,大气污染防治新的机制基本形成。一是我们开展环保督察、专项督查、专项巡查,实施量化刚性问责这些机制,使得“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到了实处,大家都动了起来。二是在重点区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也发挥了比较好的成效,还有,我们在强化科技支撑方面,也建立了机制。比如说,去年开始实施的重污染天气成因与治理攻关专项,科研机制正式建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投资方面,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支持的投资机制。过去五年,仅中央财政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整个投入就超过600亿元,达到633亿元。通过这五年大气十条的实施,确确实实效果是明显的,成绩也是喜人的。但是,在取得的这些进步和成绩面前,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来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因为我们面临的形势还非常严峻,仍然任重道远,不仅仅是整个环保工作任重道远,就是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也是任重道远。“两会”前后的北京连续来的这几轮重污染天气就足以给我们警醒。“两会”之前来了两轮,2月26号到28号,然后3月2号到4号,接下来就是9号到14号、15号,连续6天、7天,刚刚结束。短短不到20天内,北京就遭遇了多轮重污染天气。总体上来讲,我们还处在“靠天吃饭”的状态,天帮忙,我们日子就好过一点,天不帮忙,雾霾就比较重。我们要走出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也因此需要我们在过去的基础上以更大的力气来下功夫,来狠抓落实。否则的话,我们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与此同时,我必须要向大家强调的是,我们也一定要有信心,正如我前面跟大家报告的,取得的这些成效是实实在在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和探索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我们的体制特点,符合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我们只要把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坚持下来,发展下去,这些成效在今后就一定会更大、更好的体现。
3月9号到14号这一轮,原来的预测是2个中度、4个重度污染天气,其中有一天还是严重污染,经过努力,变成了1个良、1个轻、2个中、2个重,尽管仍然不理想,但我们采取的措施还是见到了成效。因为这一轮的天气从气象条件来讲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强逆温。专家分析是近20年以来,也是本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逆温,时间比较长、范围也比较大。所谓逆温就是上面的温度比底下高,在1500米的高空,温度是十五六度、十七八度,甚至更高,而底下没有那么高,尤其是夜晚,导致污染物扩散不出去,边界程度越压越低,像一个压缩饼干一样。在非常不利、非常糟糕的气象条件下,我们实现了PM2.5实际低浓度,就是得益于过去这几年,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治本的一些措施,治标的一些措施,确实有针对性,有效果。专家估计,治本措施,三大结构的调整,产业、能源和运输结构调整,要占到20%多,甚至30%。我们采取的治标措施,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各地采取预警应急,也有将近15%的贡献,加起来就使得我们这一轮重污染天气本来应该是比较高的,但实际上没那么高,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实践证明,这一套办法还是有效的,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当然要做得更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还是那句话,我们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污染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要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绝不是吹个号、打个冲锋就能够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想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至于您问到关于2020年PM2.5的目标,整个空气质量的目标,我们正在研究的三年作战计划,叫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估计也会很快出来。在原来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已经有了一些整体目标的设定,大致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深化,有些目标保持不变,有些目标可能会有适当的提高。比如说优良天数的比例,是80%,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还是比较难的,需要付出努力。PM2.5的下降比例,当时确定的是未达标城市以五年为基点,当时是262个城市,要下降18%,但实际上这两年因为我们力度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已经大大的超过了序时进度,两年已经干完15.8%,剩下的不多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肯定会加点码,至于加多少,我们现在还在研究,将来有了结论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向大家报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