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09:44:56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聚焦 参赛人数和设项不如以前 高校运动会热闹氛围不再
文章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8 09:46    点击量:442    

  参赛人数不如以前,一些“危险”体育项目被取消——

  高校运动会热闹氛围不再

  4~5月,一般是全国各个高校举办运动会的时节。然而,记者发现部分高校的运动会比以往显得冷清。参与人数减少,设置项目缩减,喜庆激昂的运动会气氛难得一见。

  参赛人数和设项不如以前

  在北京某高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王老师对记者说:“一万多名学生的学校运动会还没有以前几千名学生的运动会参赛人数多、气氛好,这是我对学校今年举行的运动会的总体感觉,估计现今大部分高校运动会情况都如此。”

  据王老师介绍,该校4月底刚刚举办完运动会,参与运动会的人数有所下滑。“全校十几个学院,每个学院少则组织二三十名学生,多则组织四五十名学生参加比赛,因此全校参加比赛的学生总数估计不到1000人。以前的学校运动会,按班级组队参加比赛,每个班级少则三分之一学生,多则一半以上学生参加比赛。”

  与此同时,目前一些高校开始缩减运动会的项目,令运动会更显冷清。据报道,不少高校已经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等长跑项目。主要原因是报名者寥寥无几,多数院系选择弃权,长跑逐渐变成“小众”项目。

  现今学生体质在下降,学校也害怕发生学生猝死等意外。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还将双杠、铅球等“危险”体育项目从运动会中取消。

  多重因素让校运会变冷清

  小崔在北京某高校读大二,文科专业。她对记者说:“参加运动会这类事情,大一可能热心一些,之后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对运动会热情不高。真正参加的是少数积极分子和体育成绩好的学生。”

  在北京某工科学校就读的小刘对记者表示,即使现在很多男生,对学校运动会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不是什么人都能去比赛的,即使鼓起勇气参加比赛,但如果成绩很差,比如跑倒数第一,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

  在北京某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刘倩老师说:“以前,参加校运会的比赛或为班集体加油助威,几乎是大学生难以忘却的记忆。现如今,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更多的渠道获得集体和个人荣誉感,很多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学生或者体育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参与意愿就自然降低了很多。”

  面对参与人数减少,运动会冷清的局面,一些高校也采取了“硬办法”,比如签到,要求学生即使不参赛,也要当观众,对于“溜之大吉”的学生给予处罚。据小崔介绍,他们学校的学生干部每天要在看台上点好几次名,确保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大部分在场。

  校运会需依托校园体育氛围

  按照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提出的要求,高校应每年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参与运动会的学生达到50%以上。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运动会难以达到这样的参与比例。

  据中国政法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贾海翔介绍,目前高校运动会的项目均是传统的跑、跳、投以及接力等,以单人竞技项目为主,其中很多项目已经不适宜一般的学生参与,如跨栏、标枪、铁饼及撑杆跳高等。

  一方面,有很多学校没有开设这些项目的课程,学生也就没有学习和接触这些项目的可能,掌握相应的技术也就无从谈起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速度、力量、柔韧性都不及往届学生,难以完成高强度的竞赛项目。

  “高校运动会在比赛的设项和模式等方面必须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同时,不少学生中学起就不爱运动,身体素质下降,指望这些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会根本不现实。因此,今后的运动会要想‘热’起来,还得有赖于校园体育、健身锻炼的大环境有所改善。”贾海翔对记者说。(记者 刘兵)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