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美元施压 新兴市场“货币保卫战”打响 中国市场保持稳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11 10:25 点击量:460 大
中
小
美元与石油价格共同走高、外债居高不下等因素共同刺激之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本币兑美元汇率急剧下跌,不得不打起新一轮的“货币保卫战”。继上周土耳其央行宣布将一周回购利率从16.5%上调至17.75%之后,印度也意外加息。
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市场的资产规模升至8年最高水平。此外,配置美国通胀保值型债券产品的规模也创下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新兴市场债市和欧洲股市成为了这场资金“迁移”中的最大“失血方”。
“战火”蔓延至印度
印度央行北京时间6月6日宣布将回购利率从6%上调至6.25%,逆回购利率从5.75%上调至6%,维持中性货币政策立场。这是印度央行自2014年以来首次上调基准利率,以应对印度卢比已经产生的贬值趋势。
这是全球又一主要新兴经济体近期主动开始通过加息应对本币贬值。今年年初以来,土耳其里拉一直承受着贬值压力,目前里拉兑美元汇率已经下跌超17%,引发投资者对土耳其经济前景的担忧。5月23日,里拉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4.92,日跌幅达5%,创近10年来最大跌幅。上周,土耳其央行宣布将一周回购利率从16.5%上调至17.75%。除上述两国之外,今年以来,阿根廷、巴西、印尼等国今年都已经打起了“货币保卫战”。
美元与石油共同走高是此类国家遭遇本币贬值危机的“源头”。
“本次新兴市场货币震荡的直接导火索是4月17日之后开始的美元急剧升值。在此后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美元指数大幅走高6.2%。作为对比,2017年美元全年才波动10%左右。美元急剧升值导致外部脆弱性突出的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风险爆发,短时间内出现本币大幅贬值,相关国家央行被迫先后上调本国政策利率应对,以缓解大规模资金外流、外汇储备急剧缩水压力。”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金融市场动荡的直接原因是美元汇率明显走强,美元指数从90左右上行到95左右,美元指数的走强,导致了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汇率显著贬值。他们的货币贬值,又引发了这些国家的资本外流,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进一步相互加强,就导致这两个国家目前的金融市场比较动荡。尽管他们的央行已经连续加息,但是没有扭转这个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从历史数据看,每次新兴市场发生规模性的货币贬值时,不仅对应着强势美元,也往往对应着高油价。剖析近期发生汇率波动的新兴市场国家,高油价仍然是导致危机的重要推手。
“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石油的美元价格和美元同时走强,导致以本币计价的石油价格双重上升。”张明说。
印度央行的声明将原油价格波动和全球金融市场动态视为经济前景的风险点。石油是印度的最大进口品,价格上涨不仅对通货膨胀构成威胁,还会对该国贸易赤字严重造成威胁,给该国货币带来更大的压力。
中国市场保持稳定
王青认为,本轮新兴市场面临货币震荡的根本原因仍是相关各国自身存在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或内在压力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宏观失衡现象,特别是经常项目长期处于较高逆差状态,不得不依赖举借外债或吸引短期外资流入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这其中的代表是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等国。
民生证券研究院张瑜认为,本轮美元反弹对中国影响有限。主要原因包括:我国贸易结构更加均衡,受个别国家冲击较小;经济基本面良好;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加市场化;香港作为离岸第一线,虽然波动有所增加,但基本面无忧;中国资产吸引力仍强,国际资本呈现净流入。
不过,此次部分新兴市场爆发“危机”仍然值得中国警惕。
“在当前市场波动性抬头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尤其要在推动经济增长与控制商品与资产价格膨胀、缓解外部脆弱性等方面把握平衡。”王青说。
王青认为,中国要注意控制短期外债规模过快增长。此外,我国在推行金融业双向开放,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同时,也要同步强化金融监管能力,密切监控市场风险情绪;必要时实施一定资本管制,遏制市场恐慌情绪,巩固市场对政府应对外部冲击的信心。
“新兴市场国家近期货币显著贬值,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了如下经验教训:第一,由于短期资本流动是变动不均的,要维持本币汇率稳定,最好能够保持一定的经常账户顺差;第二,保持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水平,有助于增强市场对于本币汇率的信心;第三,应将一国的外债水平保持在适度范围内,尤其是要控制短期外债的占比;第四,要尽量避免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的双赤字格局;第五,要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一国政府应该尽量避免出现高通胀。”张明表示。
押空新兴市场需谨慎
新兴市场波动性上升将推升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助推美元回流,今年新兴国家资本市场回报率或将低于上年,可以判断,短期内避险情绪升温或将推动资本更多流向发达市场。
彭博援引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称,截至6月6日当周,流向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量达到550亿美元,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二高,其中450亿美元都流向了美国。美国货币市场的资产规模升至8年最高水平。此外,配置美国通胀保值型债券产品的规模也创下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新兴市场债券和欧洲股市成为了这场资金“迁移”中的最大“失血方”。
国际金融研究所(IIF)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外国投资者从新兴市场撤出了123亿美元,创下2016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资金流出量。其中,债券和股票市场各流出60亿美元左右;亚洲国家流出80亿美元。
在避险资金流向美国的同时,有媒体报道,国际对冲基金今年以来通过“沽空”上述新兴市场获利颇丰。
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参与本轮新兴市场震荡的交易机会并不多。不过一些外汇投资平台却趁机大肆宣扬积极“做空”此类新兴市场的货币。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一些外汇投资论坛发现,以往几乎少有人提及的巴西雷亚尔、新土耳其里拉等已经成为近期热点词,投资的关键点毫无例外都是“做空”。
一位参与外汇投资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外汇投资者大多缺少专业平台,只能通过论坛等方式了解信息,一些交易平台的销售人员往往在市场出现极端行情的时候大肆渲染,吸引更多交易者入场。
“国际对冲基金有全球的配置体系来对冲风险,比如在‘沽空’巴西雷亚尔的同时,可能做空美元甚至做多大豆进行套保,国内投资者看到一些国家货币市场震动就去简单‘做空’显然是不理智的。”青梧桐资本合伙人李倩表示。(作者:孙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