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共青团推动领导机构改革 打工小伙当选团市委常委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03 12:22 点击量:659 大
中
小
从山东一个小县城到天津打工的28岁小伙儿马庆坤怎么也没想到,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会被选为团天津市委常委。
日前,这个平日在工厂里专注于手表模具维修的技术能手,来到共青团天津市十三届六次全委会现场,与其他14位团市委常委一起,坐到了第一排。坐在“工人常委”马庆坤旁边的,是一位“农民常委”——来自天津蓟县、带领乡亲种植生态蔬菜的刘丹。
马庆坤和刘丹的亮相,成为会场上一道特殊的风景,这也是天津共青团深化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推动团的领导机构改革,面向基层增选团市委委员、常委,冲破团干部队伍选拔的体制藩篱。
“立足基层一线,选拔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工人作为团市委常委,这是头一次。”团天津市委组织部部长莫洪胜说,马庆坤和刘丹的“普通”,会让年轻人觉得离团组织更近了,也让共青团更有活力、更接地气;实际上,他们并不“普通”,作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他们的奋斗经历传播着一种青春正能量,也能影响和吸引更多年轻人。
“有点紧张,感觉肩上的担子挺重的。”第一次以常委的身份参加大会,马庆坤还不太适应,手心直冒汗。他的专长在车间里。虽然只是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动件制造厂换向组一名普通的维修工,可年纪轻轻的马庆坤,早已是工友中的“明星人物”。凡经他手维修的手表换向轮模具速度又快、质量又好。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个人在车间琢磨技术,甚至为了改进一个小细节连续很多天加班加点研究。他不断改进工装工艺,生产出来的手表零件精度更高、走时更精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的文化程度不高,这次当选团市委常委,可能因为我天天在工厂一线,团组织希望我能把最基层的声音反映上来。”刚当选常委,马庆坤就被团天津市委书记徐岗请到办公室谈心,让他放下包袱,要开诚布公敢发声,将一线工人青年群体的呼声和诉求反映上来。
这让马庆坤思考了很多。“以前只琢磨自己怎么把活儿干好,现在想的更多了。”马庆坤发现,身边和他一样的不少外来务工青年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的心态,“总想着找捷径,不愿意埋头把一件事情干好。”
马庆坤在山东德州市陵县的农村长大,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2009年应聘到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动件制造厂,成了一名普通工人,“当时什么都不会,从零开始学。”凭着一股子韧劲,他在看似不起眼儿的岗位上不断钻研、精益求精,并于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
马庆坤用自己的经历影响了身边的人,如今已成为团市委常委的他在琢磨如何给外来务工人员多一些帮扶,让他们对城市和职业更有归属感。
和马庆坤同时增选为团市委常委的刘丹,则是一线农民的代表。这位土生土长的蓟县女孩,有着不一般的经历。本科毕业后,她考上了英国斯特林大学银行金融专业研究生,回国后先后在几家金融机构就职。然而,她放弃了丰厚的薪酬和体面的工作,选择回乡带着乡亲种植生态蔬菜致富。如今,她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我跟乡亲们有着天然的亲近,也了解农村最真实的情况。”刘丹说,在天津农村,选择留守的人文化水平大都不高,同时也缺乏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意愿。“我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掌握先进的知识,即使回来种地也能事半功倍。”
她从国外引进了新型生态蔬菜金玉兰,尝试用先进技术改进种植方式,同样一块地,种植生态蔬菜比种植普通玉米的经济效益高3倍以上,带动了身边不少乡亲跟着她一起干。她希望,能有更好的政策和方式,帮助乡亲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家乡的经济。
“基层代表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莫洪胜说,以往团组织选拔领导干部,大多是在体制内,这样会造成一种结构上的同质性。而这次吸纳工农一线代表进常委,更符合群众性原则,同时,也可以让来自不同领域代表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产生一种碰撞。“这对大家的工作是一种激励和促进,甚至是一种震撼,或者说是倒逼着让人进步。”
下一步,天津共青团组织将积极把普通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吸纳进团的组织体系,推动团的领导机构在联系基层、发扬团的民主、增强团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等方面进行更多改革实践。
“这些来自工农一线的青年,都有各自不平凡的奋斗经历,也给共青团注入奋斗的元素。”莫洪胜说,希望更多青年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