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故事点亮孩子梦想 专家把脉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4 16:00 点击量:3870 大
中
小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题:用中国故事点亮孩子内心的梦想——专家把脉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
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驶入“快车道”。随着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中国原创儿童文学赢得世界瞩目,备受期待。
如何让儿童文学更好满足小读者的需求?如何创作出有中国味道、中国气派的作品?日前在京举行的曹文轩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上,专家指出,应进一步繁荣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用中国故事点亮孩子内心的梦想,用精品力作铸就民族未来的灵魂。
少儿出版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现实主义创作应加强
儿童文学创作长期以来颇受市场青睐。据统计,中国少儿出版物年产值连续十年以两位数增长,是整个出版界发展最快的板块。然而,2017年,出版少儿图书新书降幅达10%,业内人士认为,少儿出版正在告别依靠品种数量规模扩张实现高速增长的时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繁荣背后,也不乏隐忧。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学谦指出,原创儿童文学图书市场上,同质化、跟风和重复出版的内容不少。还有很多看似是原创的作品,充斥着惊悚和搞笑的内容。
“只有娱乐,没有营养,没有感动,我觉得是不够的。现在应重点加强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创作,这是实现少儿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李学谦说。
“现实主义精神,是人类文学史的魂。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他的作品无论是《草房子》《青铜葵花》还是《丁丁当当》,都试图展示20世纪中国苏北地区底层儿童的生活画卷,社会现实和底层儿童的命运是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当我们的目光渐渐从历史、从现实之上挪移开了,殊不知被我们忽视了的、漠视了的那一切,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性写作资源。”曹文轩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需要重新面对“现实主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的积淀,儿童文学创作也离不开现实的土壤。无论用哪一种体裁、哪一种技巧写作,都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实践“有根的写作”。
儿童文学要给孩子“打精神的底子”
两个“傻孩子”成为故事的主角——弟弟当当走丢了,哥哥丁丁出门寻找当当,他们由此开始了漫长的互相寻找,演绎了一幕又一幕充满大善大美的动人故事……
由曹文轩创作、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丁丁当当》,获得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颁发的以残障儿童为题材的全球优秀小说称号,发行量达500万册。
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还能获得世界性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可,秘诀何在?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曹文轩的创作展示了苦难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善的力量和美的力量。他让孩子们懂得,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困顿、忧伤和疼痛,但前方依然有亮光。
“千千万万的孩子正是由此认识了社会、认识了人生,同时也获得了继续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生活的勇气。这种创作既是现实主义的,也是浪漫主义的,对于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曹文轩坦言,他写作的初衷,就是希望能用作品给孩子们“打精神的底子”。这个“底子”有三方面内涵:一是正当的道义感;二是正确的审美价值;三是希望流淌着悲悯情怀。
“儿童文学不只是给儿童的读本,同时也是给成人的读本。用悲悯之情关注现实,用大爱情怀传递温暖,这是现实主义儿童文学应有的态度。”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说。
中国儿童文学要与世界对话
或关注当下社会,表达少年儿童的生命状态;或追寻童年记忆,探求成长与文化的渊源……现实主义儿童文学曾经是“中流砥柱”,标注着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高度。但如今,在市场潮流的影响下,它逐渐被边缘化,各种奇幻文学作品占领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主流。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说,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我们的生活经历,读起来亲切有趣、感同身受,更重要的是能引发思考,而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力量。
金波建议,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要把创作植根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从当下的现实中汲取营养,创作有中国味道、中国气派的儿童文学作品,培育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学之花。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孙柱介绍,《丁丁当当》目前已翻译成英语、韩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版权已输出至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儿童文学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国际认可,我们更要立足中国当代现实,为国内的少年儿童出版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也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梦,与世界进行积极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