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11:48:45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从“卖得好”到“种得更好”婆婆丁“抢占”饭桌带来的启示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4 20:06    点击量:470    

  新华社哈尔滨4月14日电 题:从“卖得好”到“种得更好”——婆婆丁“抢占”饭桌带来的启示

  新华社记者王建

  原本生长在沟渠路边的新鲜野菜,因受市民“舌尖”的偏爱,引发了棚室种植,进而带动农民脱贫增收。记者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苏苏村蹲点调研发现,一棵婆婆丁“身价”的上涨,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诠释。

  位于苏苏村的苏苏东旺果蔬产业园,前来采摘的县城市民络绎不绝。在一栋大棚里,家在桦川县城的韩洁和家人,正在挖婆婆丁。“婆婆丁蘸酱菜,非常好吃,正常情况下这个时节还吃不到婆婆丁,但棚室种植正好满足了我们饭桌上的需求。”韩洁说,“虽然贵点,但可以接受。”

  婆婆丁不仅可以做菜肴,还有药用功能。普通的功能是清热止痛,对一些炎症也有疗效。在东北,每年“五一”之后,野外的婆婆丁开始生长,经常看到有人挖婆婆丁,婆婆丁也因此成为人们饭桌上的美味。

  看到了市场需求,苏苏东旺果蔬产业园负责人李东开始琢磨利用大棚种植婆婆丁。今年,他种了2栋大棚婆婆丁,吸引了大量县城市民前来采购,最多的一天有100多人。“前期每斤卖到30元,最近两天降到了15元,现在基本卖完了。”李东说,2栋大棚挣了3万多元。

  李东说,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就必须增加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的供给,加快结构调整,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李东说,从田间到餐桌,再由餐桌到田间生产是一条“双行道”,但通常人们关注的是如何将田间种植的农产品“端”到餐桌,却忽略了餐桌消费对田间生产的逆向调节。近年来,农业大省黑龙江提出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不仅满足了市民需求,还带动了农民增收。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