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8:17:38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90后”扶贫干部的“卖货经”:六个字帮农村土货打开市场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2-02 12:15    点击量:436    

  新华社重庆2月2日电 题:“90后”扶贫干部的“卖货经”

  陈国洲、李晓婷、张生婷

  新年伊始,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90后”扶贫干部张海华的土货销售迎来新喜:由重庆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对口援建的“江北·酉阳消费扶贫助农超市”在重庆主城区最繁华的观音桥商圈开业,不足一个月时间,销售额达150万元。

  虽然还是消费扶贫,但已是“老瓶装新酒”。“我们是想用好的质量、服务和价格把消费扶贫帮扶政策给我们争取来的销售渠道巩固下来,将来不依靠政策,也让那些单位食堂、企业餐厅离不开我们。”张海华说。

  记者发现,扶贫超市里销售的酉阳土鸡,脚杆上都戴着二维码溯源“戒指”,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土鸡的饲养人、生长环境、净重、价格。由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样一只在普通超市里卖158元的土鸡,在扶贫超市只要110元。

  农村土货怎样才能打开市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1993年出生的重庆酉阳县扶贫干部张海华求解了近6年。

  2015年,刚从北京辞职回到家乡酉阳县麻旺镇光明村做扶贫干部的张海华,就遇到了扶贫产业土货难卖的问题。一名贫困户向她抱怨:“扶贫发的200只鸭子把我家粮仓都快吃光了,但现在10元1只都没人愿意买……”

  虽然最终依靠干部帮扶,这200只鸭子都卖了出去,但张海华第一次认识到打通农村特色产品进入市场渠道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时间里,张海华和扶贫干部们把大家的关系网、朋友圈发挥到了极致,还创新性地利用互联网扶贫发起“爱心购”,让更多爱心人士认养、购买土鸡、土猪等特色农产品。那段时间,张海华一走进政府大楼,就有人半开玩笑地问:“今天又来卖啥东西了?”

  “靠人情、献爱心只能解一时之急,形不成稳定的销售市场。”在产业扶贫中,张海华发现农村特色产品想要打开市场,根本上要依靠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及构建完善的销售渠道保证服务。

  随着国家产业扶贫政策不断加大,张海华带着20多个村的200余户贫困户加入了自己创办的酉阳县青创公司,干起了鸡鸭标准化养殖基地,养殖规模达18万只。在板溪镇山羊村等地还建起了生态稻鱼、高笋鱼基地,年产生态稻鱼15万斤,高笋10万斤,年产值达200万元。

  同时,张海华带领青创公司与重庆当地的梁平张鸭子、荣昌卤鹅等企业形成长期合作,酉阳的农产品开始“走出去”,2020年带动3200余户农民销售农产品1200吨,销售额达2000万元,农户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服务、品质、价格,这六个字就是农村土货打开市场的法宝。”张海华说,相信只要做到这六个字,农村土货就可以真正在市场立足了。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