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低口碑有高票房,泛娱乐生产冲动就会一直存在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17 21:25 点击量:1235 大
中
小
文/magasa
正在上映的影片 《伦敦陷落》 讲了一个很无聊的故事———
有两个恐怖分子要杀美国总统,迈克干掉了他们;
有五个恐怖分子要杀美国总统,迈克又干掉了他们;
美国总统被绑架了,迈克干掉所有恐怖分子,救出了总统。
作为 《奥林匹斯的陷落》 的续集,它的背景设置在 《奥林匹斯的陷落》结束几年后,讲述了美国总统参加英国首相葬礼后,再次遭遇恐怖威胁的故事。在剧本上,它比前作更加粗糙。前作在情节主线之外有个小小的安排,即男主角迈克因为没有保护好总统夫人,导致她意外坠崖身死,这也成为他和总统之间一个没有解开的心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被贬为文员之后奋勇救出总统,这个行为含有个人救赎的意味。
这当然是非常老套和常规的剧作设计,可连这样的设计到 《伦敦陷落》中都懒得写了。男主角迈克和妻子即将迎来孩子的诞生,于是想辞去危险的工作,但在又一次完成任务后,他打消了主意。
还有比这更懒惰的编剧吗? 《伦敦陷落》 的编剧真的很好当,你只需要一根筋往下冲就行了,叙事节奏都不需要变化。
连姆·尼森的 《飓风营救》 系列也是这种一根筋的动作片,不过它包含一些花哨的专业特工技巧,可看性就要高得多。而 《伦敦陷落》 连坠崖的动作戏都省了,只需要几句话,几个动作,就简单交差。
而另一方面,《伦敦陷落》 是又一部大美国主义的电影,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等国家的首脑在影片开始不久后的恐怖分子大屠杀中都被干掉了,只有美国总统幸存下来。
影片这一段对各国首脑的表现也非常脸谱化。英国首相不明不白被毒死了,竟然一开始没人发现;日本首相坠桥死了;法国总统浪漫潇洒,乘坐豪华游艇在泰晤士河里被炸死;德国总理是个女人,直接被一枪撂倒;被黑得最狠的是意大利总理,一个酷似贝卢斯科尼的男人在教堂塔顶和女人秘密幽会,结果恐怖分子直接将塔楼抹平。
这些都造成了 《伦敦陷落》 的低评分———在豆瓣上,只有6.0。其实,这样的电影,还没拍之前,几乎已经注定了是一部很无聊的电影。这一点会有人不知道吗? 好莱坞电影公司不知道? 导演不知道? 明星不知道? 观众不知道?
每个人都知道。
但它还是被拍出来了。以后也会有更多这样的电影被源源不断地拍出来。
这背后自然有它清晰的产业逻辑。电影产业发展到现在,仅仅用追逐好片和避免烂片已经无法解释它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有些时候,电影公司就没想过要拍好电影———如果算准了烂片可以赚钱,它不惮于生产出大量烂片。
那么,为什么烂片可以赚钱?
《奥林匹斯的陷落》 和 《伦敦陷落》 都是6000万美元左右投资的中等成本制作,由二线影星杰拉德·巴特勒主演并监制。它的动作场面虽然多,但都很注意取巧,比如 《奥林匹斯的陷落》 场景集中在白宫内部,都是内景,爆破起来很省事;《伦敦陷落》只是在前面多加了几场特效一般的外景戏而已,并注意用夜景来降低拍摄难度,因而这两部电影都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
观众也早已分化,尤其是主打视觉特效的动作片成为票房支柱之后,很多观众对传统意义上的烂片容忍度一下变得很高,只要它包含一定的刺激动作场面,就愿意买单。
更何况,这一类影片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善于拿捏观众的心理。可能不算巧合,《伦敦陷落》 的情节,就是把欧洲正在发生的此起彼伏的恐怖主义袭击夸大了十倍 (也许是对未来的预演?),搬到银幕上。
而这部影片,加上它的前作,有个倾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伦敦陷落》 和 《奥林匹斯的陷落》 都是态度鲜明的鹰派反恐电影。《伦敦陷落》 的片尾,摩根·弗里曼演的副总统在讲话中为西方国家的干涉政策辩护:有人说恐怖主义是美国干涉造成的恶果,但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那才是最坏的。
以往某些好莱坞反恐电影,会花不少篇幅去交代恐怖分子发动袭击的理由,比如地缘政治、西方作恶之类,为他们的行动赋予某种“合理性”。但《伦敦陷落》 中的恐怖分子是无恶不作的军火贩子,挑动了很多地区的战争,后来被西方国家轰炸了老家,家人死伤了大半,所以他发动袭击是为了报私仇,那这就让人没有任何可以同情的余地。
还有几处地方,这两部影片也一反以往正派人物以德服人、婆婆妈妈的旧习。
《奥林匹斯的陷落》 里,内奸被迈克制伏,他悔过并帮了迈克一把之后,迈克照样毫不留情将他打死;到了 《伦敦陷落》,迈克折磨起恐怖分子毫不手软,连总统都说:有这个必要吗? 英国女特工在处决内奸时也是一枪打死,让他没有反扑的机会。即使是找到大boss,也没有想抓活口的念头,军方直接用无人机轰炸据点,将他一劳永逸从肉体上消灭。
这样强硬的回击,在恐怖分子肆意滥杀无辜的今天,一定会让很多观众感到快意。
观众容忍、成本可控、票房可期,这就是 《伦敦陷落》 这样的影片为什么可以存在的原因。
(作者系知名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