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8 12:04:34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

天猫医药馆暂停药品业务引发国家停止网售药品猜测
文章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王冕    发布时间:2016-06-09 16:19    点击量:764    

  【一周舆情综述】

  5月30日至6月5日期间,医药流通领域舆情热度极高。5月底,天猫医药馆发布暂停药品业务通知,引起了关于国家全面停止网售药品的舆论猜测。5月18日,媒体曝光“赛默飞”公司的Phadia过敏原诊断试剂未经批准,被用于临床诊断,6月初财经媒体借此事分析第三方医疗检测机构市场乱象,使用此类医疗器械机构陷入舆论风波。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5年度药品检查报告》,公布了2015年的药品GMP认证等7项检查情况。媒体分析梳理2015年药企GMP认证情况显示,GMP飞检力度加强,企业风险增加。

  【热点话题解读】

  1.天猫医药馆暂停药品业务 引发国家停止网售药品猜测

  据《证券日报》等媒体报道,天猫向众多入驻天猫医药馆的商家发送了《关于药品类目紧急管控措施的通知》,宣布暂停药品业务。天猫医药馆表示,将按照河北药监局通知,积极配合停止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业务,其他业务维持正常运营。

  事件一经曝光,迅速引起财经媒体和医药行业人士的围观,并引发了关于全面叫停网售处方药的猜测。首先,舆论关注天猫医药馆停售药品是否意味着网售处方药短期内难以放开。《证券日报》的文章指出此次天猫医药馆叫停药品零售业务,让外界对期待已久的网售处方药放开一事态度偏冷。但是文章还引用了行业人士史立臣的观点指出天猫医药馆被叫停药品业务只是个案。史立臣表示“如果国家要对医药电商进行整顿,肯定有一个事件引发,或者放出信号。但目前未看到这种征兆”。其次,还有媒体评论聚焦政策走向的模糊和不确定性。经济之声《央广财经》指出,各种类型的医药电商也会根据政策变化进行业务模式调整,政策不明晰、规则不完善将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

  网民舆论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政策的不确定让人倍感“摸不着头脑”,认为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晰。不少网友表示网上购药这种方式便捷性很强,不明白为何监管部门药禁止,并在评论中表示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更详细地解释。

  自2016年初以来,养天和大药房起诉国家食药监总局、“药给力”O2O医药平台资金链断裂、医药联盟成立等事件接连引发舆论对医药电商发展的种种猜想。制药企业、监管部门、药品零售企业、医药电商、互联网巨头等多个主体关于医药流通领域的“互联网+”相关举动均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其中天猫医药馆、阿里健康等企业的关注度最高,舆论敏感性最强,其动态对未来医药电商发展的预示作用受到行业的密切关注。天猫医药馆发布停止售药通知的消息一出,媒体纷纷以“第三方平台网售药品或将全面暂停”、“网售药品被叫停”等为题进行报道。天猫、阿里健康的高关注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舆论场中话语权相对较强的B2C企业、O2O企业仍然是互联网企业,制药企业、其他医药类B2C、O2O企业的发展依然较弱。在与公众生活相关的其他领域,互联网已经能够对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而在药品这种特殊产品的医药流通领域,互联网的改变远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具有颠覆性。

  2.未经注册体外诊断试剂引发舆论关注第三方医检市场竞争激烈现状

  5月1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报道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多家知名医院、研究所,近年来曾将本应“仅供研究”的未经注册医疗器械,用于临床诊断。这些医疗器械为“赛默飞”公司Phadia过敏原诊断试剂中的一部分产品。该产品属于按医疗器械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且为风险程度最高的第三类产品。按照规定,在未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之前,它们不得被用于临床诊断。事件引起了《每日经济新闻》的关注,经该报调查,不少第三方检测机构也使用此类未经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中国青年报》报道称生产商“赛默飞”公司的负责人回应“已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舆论争议的焦点主要为违规使用医疗器械究竟责任在生产商“赛默飞”还是使用医疗器械机构。《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对“赛默飞”提出“履行告知义务就不需要负责了吗”的质疑。而更多媒体将关注点集中在使用这些医疗器械的公立医院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上面。《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多家医院使用“无证试剂”被曝光 金域检测一遗传疾病筛查试剂来源存疑》报道称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备受资本追捧,市场乱象也开始显现。《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指出,目前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以迪安诊断、金域检测、艾迪康、达安基因四家龙头企业为主,份额占整个第三方医检市场的75%以上。随着未来医检行政准入门槛逐渐降低,包括金域检测在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面临核心竞争力的考验。

  《中国青年报》发布文章之后,负面舆情开始发酵,媒体的关注焦点从公立医院逐渐转向第三方医检机构。这一场始发于医疗器械生产商的负面舆情,逐渐在医疗器械的使用机构(公立医院、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发酵。其中第三方检测机构所受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每日经济新闻》连续发布两篇评论文章,并以金域检测为例,引导公众焦点转移至第三方医检机构。2016年年初,第三方医检机构由于政策门槛降低而引发一系列关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混乱的质疑,此次事件中,第三方检测机构涉嫌违规使用医疗器械,更进一步加剧了第三方医检市场的严峻舆情环境,导致相关机构公信力下滑,在舆论场中更难与公立医院争夺话语权。

  3.媒体关注2015年GMP一次通过率降低 飞检大年药企警惕风险增加

  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5年度药品检查报告》,公布了2015年的药品GMP认证等7项检查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针对药品质量、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等所做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据报告,今年的药品GMP认证一次通过率为3年新低。认证主要缺陷集中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方面,缺陷数为609项。紧随其后的是文件管理缺陷,项目数为522项。位列第3的是设备缺陷,共384项。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详细梳理全国药企GMP认证的通过情况。中国制药网报道对奥星药业总裁的专访时指出,国家对医药企业的质量把控能力要求愈发严格,制药企业不仅面临更难实现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也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从媒体对GMP认证的关注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GMP飞检将增加频率,媒体对相关事件的曝光力度也将持续增强。由于此前中药类企业质量把控能力频繁被媒体质疑,欧盟、美国FDA等机构也加紧对中国药企的监管,吊销很多相关企业证书,不仅影响中国药企的海外声誉,还导致药企在国内的信任程度下降。媒体近期对GMP认证的相关梳理,意味着舆论对此关注度升高,生产中成药类产品的企业面临较大的舆情风险。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