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打造公司内部创业孵化平台 有“热带雨林”循环功能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04 15:55 点击量:777 大
中
小
在经验丰富的硅谷风险投资家眼中,硅谷就像一个不断产生和进化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雨林。典型的热带雨林富含原生的碳、氮、氢、氧原子,它们混合在一起,能不断产生新的动植物群落。如果说一般的庄稼地是种什么就产出什么,一切都是规划好的,都在预料之中,那么热带雨林的空气、土壤养分、温度等条件,只是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以培养“意外的进化”,而最有希望的生命形态,总是出人意料地展露于异常肥沃的环境中。
在《热带雨林:打造下一个硅谷的窍门》一书中,两位作者维克多·黄(Victor W.Hwang)和雷格·霍洛维特(Greg Horowitt)提出,热带雨林模式并不试图迫使个体产生创新,而是设计与营造合适的环境,让创新自主地生成并繁荣。他们认为,硅谷的空气里飘着一种独特的文化,包括打破规则,敢于梦想;敞开大门,侧耳倾听;信任和被信任;一起试验和迭代;寻求公平,而非零和游戏;不惧失败,坚持到底;传递帮助,等等。
从工厂到公司,到供应链,到平台,到热带雨林的生态,整个商业的赋能模式发生着系统性的变化。而海尔,这家1984年成立、已过而立之年的公司,也在试图变身为一片热带雨林,释放出参差百态的勃勃生机。
赋能:20天“生死时速”
2015年7、8月间,美家量房CEO白小军非常焦虑。创业一年多后,团队终于开发了公司的第一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美家量房APP+美家量房测距仪。因为创业初期一直在做家居软件承包,白小军发现量房是家装必须要走的第一步,于是公司转型,将户型的测绘作为一个切入点,用户只要在手机上预设户型进行测绘,通过测距仪,就能将数据上传至平台,在手机上建模,生成3D模型,可以720度看房型,效率非常高。
由于项目团队的专业背景偏技术和运营,缺少硬件产品开发生产经验,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虽然他们手中拿着一沓图纸和创意,但要将硬件落地却非常难。他们面临着产品上线和交付的巨大压力。市场商机稍纵即逝,他们尝试自己做第一代的产品,包括模具开发,原材料的选型和采购,但在实际工作中才发现问题不断,而且由于第一代产品订单相对较少,独立开发的话成本非常高。几经辗转,产品迟迟不能落地,项目存在着很大的上线风险。
正当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2015年8月,在产品行将交付的最后一个月,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美家量房项目团队和海尔集团的创业孵化平台海创汇取得了联系,寻求产品设计方案优化、模具开制、小批试产等资源支持。海创汇快速整合海尔模具、供应链、社会资源,仅仅20天就将1.0样机及2000台小批产品摆在了团队面前,保证1.0产品的准时交付,且成本降低了15%。这20天的“生死时速”,帮助美家量房获取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在1.0产品交付的基础上,美家量房一方面通过硬件收集很多用户新的需求,另一个方面通过海创汇对接国内优秀的硬件产品解决方。海创汇对接的硬件解决方实力强大,比如美家量房团队原想在1.0产品上加一个物理水平仪测,但这个供应商能提供精度更高的电子测量,还可以触屏切换测量模式、测量单位。就这样,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2.0产品的迭代,实现了产品体积更小、增加触屏、内置电子水平仪、具备多种测量模式,其“现场出图,一键分享”的特点,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目前美家量房的硬件销售已经超过了一万台,使用工长达1.2万人,还有8600多名设计工程师在使用这个平台,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跑者。
在对美家量房进行各项资源匹配的基础上,考虑到此项目是互联网家装设计类创新项目,是家装数据入口,2017年2月,海创汇进一步牵线对接海尔家居、有住平台,优化生态体系,并不断为创业团队提供市场、产品、战略、资源方面的支持。
美家量房项目在海创汇平台的孵化,为海尔家装、家居生态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循环:从自驱动向共驱动
说到海创汇,就不得不提当下的“生态经济”。不仅互联网巨头BAT在建设生态系统,后起者如小米、乐视等也以主业为中心画圆,力图打造能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
但如果真的要将商业系统打造成“热带雨林”,那就必须具备两个循环——雨林内部的乔木、灌木和草本以及各种动物、菌类相互配合协作可以看做是一个“内循环”,而雨林内的生物和土壤、水、阳光、空气的循环就是一个“外循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最终让这个雨林的生态实现“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和“共创业、共组织、共驱动”的联动。
在我的观察中,海尔内部自2014年5月响应国家“双创”战略,着力打造公司内部的创业孵化平台“海创汇”,在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后,已经初步具备这种热带雨林的循环功能,“内循环”和“外循环”在不断地自我运转后,呈现出一派活力。
从“内循环”看,从海创汇孵化的各类创业平台与海尔内部各平台之间相互合作,比如海尔的各硬件生产车间、物流、渠道等,所有的孵化企业都能共享,海尔的日日顺物流目前提供了快递末端解决方案、便民服务、农特产品直供、社区新媒体等业务,为孵化小微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扶助。
雷神笔记本的“内循环”则是另一种形式。雷神笔记本在海创汇孵化,成为游戏本中硬件销售的行业第一后,开始了在自己平台上的“内循环”,作为一个创业公司,雷神也在自己平台上搭建起创业平台,吸引粉丝从产品使用者、粉丝,转变成产品创造者和小微创业合伙人,也开启了小微创业的生态拆分,成立了新的创业小微。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雷神按照“独立公司+团队持股+雷神持股”的模式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成功培育了5个小小微创业,如创客旁路路原来是一名极客粉丝,参与成为合伙人后,搭建起雷神小微“第二曲线”的竞技战队;为了进入主播行业,雷神把网上比较火的一名男主播小新拉来,成立文化公司,小新现在主播的节目,平均每一档同时在线量为15到20万。
在做大做强“内循环”的同时,海创汇还建立起了健康的外循环,更多的外部创业者加入海尔这个创业平台上。创课教育是一家专业从事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它们研发的“智能桌面”将物联网、云计算、原笔迹书写、高清屏显等诸多新型技术融为一体,完美契合教室学习场景。借助海尔的产品供应链和售后体系,智能桌面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而且和海尔的教育板块结合,优势互补、强强结合;在海创汇的牵线搭桥下,智能桌面已经被微软选为其全球五个智慧教育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此外,湖北武汉高德红外创始人黄立二次创业的无人机品牌普宙无人机也入驻海创汇,携手海创汇内部生态雷神、日日顺等展开合作,打造无人机周边的“生活+”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在海创汇的努力下,“内循环”和“外循环”逐步被打通,海创汇提供生态成熟的土壤、水、空气等资源培育雨林中的生物;反过来,茂盛生长的生物又反哺平台。据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介绍,海创汇能够帮助创业者从项目来源、创业培训、产品研发,模具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物流,甚至VC资金等,搭建一个全流程的平台。这个平台能帮助创业者少犯错误,少走弯路,降低创业的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在海创汇平台上孵化的项目,从天使轮到A轮比例能够超过40%,而行业平均不足10%。”周云杰自豪地说。
雨林:一个充满生物多样性的生态
尽管不少企业都宣称正在打造自己的生态,但什么样的生态才是真生态,什么样的生态才能培育出茂盛的雨林呢?在周云杰看来,一个有生命力的真生态至少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生态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态不可能是封闭的,封闭不是生态,而是牢笼,所以海创汇在为集团内部创业小微进行孵化的同时,也接受外部的创业企业,并将自己的全部资源共享出去,这即是基于开放的理念。
二是生态可以自演进。生态不是固化的,它可以通过内部系统的运转,进行自我淘汰,优胜劣汰进化。海创汇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很多的创业项目都可以入驻,即使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项目,也可以同时进入,但入驻后会有一个标准进行排序,比如多长时间发展到怎样一个状况,多长时间吸引资本,通过竞争和自我淘汰,也许最后两个项目都活了下来,也许最后两个项目合并,或者直接有一个被淘汰。
三是生态要能够和其他生态互为生态。比如对于家电来说海尔是一个智慧家庭平台,微软、苹果是这个生态中的一个节点;同样海尔在其他的领域可能变成别人的一个节点,这就是互为生态。
四是生态应该有一种和大自然及时代特征的相关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这个生态本身和自然生态、时代特征是冲突的,这个生态也很难完成自循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我们跟时代紧紧连在一块儿,我们做企业做生态要考虑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没有这一点,这个生态是没有想象空间的。”周云杰说。
海尔完全打开企业边界和全球资源进行开放,创业平台完全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变成一个自由化、内部充分竞争的体系。在这个平台上,海尔和其他体系相互协作,融入大时代大环境,这是海尔创业平台充满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在《热带雨林:打造下一个硅谷的窍门》中,两位作者提出,热带雨林的助人者保持着这样一种信仰,即一切到最后都会“回来”,就像一种无形的流通货币。他们相信如果自己帮助别人,终有一天能够获得来自系统的回报。
事实上,海尔郁郁葱葱的雨林生态系统在经过两年多的整合提升后,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6年底,海尔平台上已经有200多个创业小微、3800多个节点小微和上百万微店正在努力实践着资本和人力的社会化,有超过100个小微年营收过亿元,41个小微引入风投,其中16个小微估值过亿。
这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克里斯蒂安·布施教授认为“海尔模式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社会模式”,哈佛教授约翰·科特更是称海尔的创业生态模式“不仅可以创建一个伟大的公司,还会帮助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