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汤亮:科技创新是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04 16:37 点击量:3140 大
中
小
央广网北京3月3日消息(记者 杨静)作为全国非公企业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奥盛集团总裁汤亮始终坚信:科技创新是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如何把“中国制造”发展成为“中国创造”,是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汤亮坦言:“中国制造业要走出困境,华丽转身为“中国创造”,并且走向世界市场,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破解中国制造业发展乏力的困局,必须有力度地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创新。”
汤亮委员指出,从前几年开始,随着“工业4.0”时代的大幕开启,世界制造业的大格局就开始重组。低端制造业在向低成本的南亚地区转移,高端制造业在向技术实力雄厚的欧美国家转移。在“两头挤压”下,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空间和竞争优势都有弱化的趋势,时不我待。
作为中国桥梁缆索领军人,汤亮委员对“科技创新”的提案无疑更有发言权,早在十年前,美国旧金山新海湾大桥工程就是赢在创新上。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参与美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汤亮率领他的团队苦战八年,相继击败来自全球最顶级的13家公司,最终以“中国智造”胜出。汤亮说:
“我们拿出了独立自主研发的许多新技术,其中很多都是国际首创。施工过程中,美方专门聘请40多个工程监理,一旦监理对任何一道工序、质量标准有不同看法时,就有权开一张停工单。但我们没吃过一张!制造业的制胜法宝,唯有“创新”不败。”
为了顺利跨越这“科创门槛”,汤亮委员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要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指导的置顶原则。在振兴中国制造业问题上,虽然企业有许多难处、业界有许多呼吁、专家有许多思路,但是政府决策部门在政策指导上,要有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远见,要坚定不移地抓住主要矛盾的“牛鼻子”,这就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花大力气推动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各级政府在破解制造业面临的困局时,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抓科技创新,制造业终究是没有前途的。政府出台的各项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都要围绕着科技创新这个中心点。
二是制造业的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我们要舍得花钱建设制造业的人才高地。在人才问题上,不能老是停留在一纸表彰上,也不能满足于蜻蜓点水般的奖励。最重要的是,要为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杰出人才解决3个实际问题:一是有充足的科研活动经费,二是提供较舒适的生活保障,三是有了科技创新的成果就要重奖。解决这3个问题,光靠制造业企业自身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各级政府要与企业联手,多方筹措资金,共同建立“制造业科技创新基金”,推进行动才有力度。
三是各级政府要用强有力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手段,大力推广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新成果。制造业的许多科技新成果,之所以无法迅速转化为先进产能,进而淘汰落后产能,市场的“肠梗阻”作用不可忽视。譬如,大型建设项目的市场招投标的游戏规则,就必须严格贯彻优胜劣汰的原则,决不能让落后产品逆向淘汰先进产品。只要真正树立起市场“惟优是选”的原则,何愁中国制造业没有向上发展的市场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