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力度压减燃大1力度压减燃大力度压减...
- 2 嫦娥
-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
- 4 前辈
- 5 滴滴
- 6 天地和
- 7 冰心
- 8 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
- 9 邓小平
我国异地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应该超过2000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1 20:32 点击量:829 大
中
小
2015年12月23日下午,73岁的冯耆荣和妻子方琳缓缓走下飞机。刚出机舱,在蓝天的巨大映衬下,阳光将机场正对面的“腾冲”两字照得明晃晃的,包括冯耆荣在内的不少乘客都拿出手机四处拍摄,而他口袋里还留着几个小时前为抵御北京雾霾的口罩。冯耆荣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几张即景,并配上文字,“蓝天白云,给在北京的老朋友们解解馋!”
北京多日的雾霾让冯耆荣的肺气肿愈发严重,妻子方琳的“老寒腿”也隐痛渐生,他们只能停止了一切户外活动。对于好动的冯耆荣而言,“生不如死”。12月中旬,他在一家老年社交网站上看到,三亚、海口、厦门、北海、巴马、腾冲、西双版纳等几个南方城市被推为中国的最优养老目的地。经过子女安排,他们在腾冲找到一处民宅,厅室齐全,月租1500元,这和冯家每月的暖气费差不多,于是一拍即合,夫妻二人决定开春再回北京。
高海拔带来了好空气,但同样带来了低温度,凌晨接近0℃的气温让冯耆荣有些失望,妻子的“老寒腿”并没有得到缓解,面对朋友圈里老友争相追问,他统一回复一句,“空气是好,就是没想的那么暖和。”
面对蜂拥而起的“养老旅游”热,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全国的旅游城市从北到南都打出了养老的旗号,其实很多地方是不准确的。”
巴马传奇
1991年,国际自然医学委员会主席森下敬一率领他的“森下世界的长寿乡调查团”,一路颠簸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县调查,因为在这片桃源之所,每10万人中有30位百岁老人,比例达到国际上评定“长寿之乡”标准的5倍。
就在这一年举行的国际自然医学年会上,巴马被宣布成为继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中国新疆南疆一带之后的世界第5个长寿之乡。森下敬一留下这样的感叹,“这是上帝遗忘的一块净土。”在那之后,森下敬一先后5次率团来到巴马进行考察,自然医学年会也连续三年将巴马的长寿现象作为研究主题。
很快,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世外桃源,尤其老人和病人,希望从那里获得长寿的奥秘。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开始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投入,2003年到2005年之间,政府在巴马旅游一项上就投入约2.45亿元,相当于巴马县8年的财政收入。在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中,自治区还提出以每10个人建1个建设项目的强劲口号,两年间,投入了2.39万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06年以后,南宁与巴马之间开通了二级公路,这一年,巴马县迎来了11万人次的观光客,这让人口20余万的县城开始兴奋。
巴马神话开始流传开来,比如“住了几个月,癌细胞消失了”等说法不胫而走;盘阳河作为巴马的母亲河,河流形状类似于草书的“命”字图案,这也被“候鸟人”无限衍生了意义,不少人坚信,巴马的阳光、空气、水、地磁、饮食能够代替药物,包治百病。与此同时,“巴马现象”也悄然而生,2010年,《广西日报》记载,巴马县出现了15万的“候鸟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往返于巴马与家乡,而其中三分之二是老年人。
“候鸟老人”兴起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是国内少有的以研究老年旅游为主要方向的学者,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学术研究上,老年人旅行到常住地之外生活,距离一般跨越省界甚至国界,时间停留在1个月到1年之间的行为被称为“养老旅游”,也叫“老年长居旅游”,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季节性、多居性、巡回式的生活方式为特征,“候鸟”性征明显。于是社会上也称这些长居旅游的老人为“候鸟老人。”
因为,夏避暑、冬避寒都是候鸟的特性。而如今,由于空调的普及,以及避暑方式的多样化,加之寒冷是许多老年人慢性病的天敌,因此避寒的“候鸟老人”远超于避暑者。
“候鸟老人”,古已有之,大规模,普遍性的“候鸟老人”现象则必须是建立在以固定退休年龄和退休金基础上的。19世纪末经济发达国家开始向福利国家转型,在国家支付退休金的政策保障下,最早的群体性候鸟老人应运而生。
20世纪30年代,欧美的退休老人已开始迁徙到气候温暖地区居住。1998年,美国老年人出游率约为10%,到了冬天,在美国南方佛罗里达过冬的老年人达到81.8万人;2009年,在西班牙生活的英国老年人达到7万人;而日本老年人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养老也早已成为一种风气,他们利用国家间发展的差异,一名退休日本工人能获得远比日本国内好得多的养老服务。而2005年前后,中国的“候鸟老人”才开始见诸报端。
在中国,目前最为典型且突出的“候鸟老人”聚集地是海南三亚。2015年冬天,按三亚市旅游局的估计,在三亚市的“候鸟老人”已达到了50万之众,而2014年末,三亚户籍人口为58.56万人。他们像“候鸟”一样在每年10月左右来,来年4月又迁回北方。
哈尔滨市老龄办做过调查,该市有10%的老年人在三亚过冬,已超过18万人。在三亚,除去超过30万东北老年人以外,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省市,每地在三亚均有自己的老年协会,每地在三亚的老人均不低于万人。琼海市的天来泉养老中心,是天津市民政部门与海南省民政部门共建,这里的天津籍老年人也已超过1万人。
三亚的“候鸟老人”中只有小部分住一个月或以下,绝大多数,尤其是来自东北寒冷地区的在海南则需要居住四个月以上。
海南全岛都适宜老人过冬,除了三亚、海口较为集中外,琼海市、文昌市等地也颇受欢迎,患慢性风湿病的老年人更喜欢内陆的五指山市或者儋州市。借助于海南岛的环岛交通,他们大多呈现流动状态,在“候鸟老人”当中流传着口头禅:“吃在海口、玩在三亚、住在琼海。”
而关于“候鸟老人”及“养老旅游”的研究仍然稀少。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作为国家旅游局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对这个课题的关注也不多,直到2014年8月,黄璜的研究项目《老年人口季节性迁移发展机理与综合效应研究》才首次成为国家级课题。
在三亚,因为“候鸟老人”发展快,“养老旅游经济”已见雏形。以住房为例,“候鸟老人”按照各自不同的经济状况,有四种养老方式可选择。这也成为“养老旅游”主要居住模式。
最经济的方式是租用郊区村民的自建房,月租在1000到1500元之间。郊区的物价较低,交通还算便捷,缺点是自建房过于密集,采光差,人员杂乱,安全隐患多。
第二种选择是中低档的养老公寓,每月要缴纳2000到3000元,包吃住。各地单位或大型投资商兴建的公寓,环境和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但他们容纳的老人较少,常常供不应求。民营的中低档公寓则显得鱼龙混杂,不少建在远郊,进城游玩、购物都不方便。
第三种选择是高档或者标准的养老社区,那里公共配套完善,吃住玩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满足,每月缴纳的费用在4000元以上。有的社区内还有老年大学、温泉池、三甲医院,周边有菜市场、银行、超市等。别墅式的养老社区,大多在每人每月8000元以上。
第四种方式就是在海南买房,岛上的房价各地不一,情况也各不相同,最为抢手的三亚市,均价已在每平米2万元左右。因老年人无法申请住房贷款,仅有少数人或早期买房的能够全款支付在三亚买房。
北纬25度以南
“从老年人的最重要需求而言,气候是首要的,这是人工物力无法做到的。”作为养老城市,海南的气候空气得天独厚,黄璜认为,“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冬天暖和的地区并不多,海南岛是最好的,但也不是唯一的。”
2014年年初,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不动产研究院和搜狐焦点共同发布的《中国旅居形态报告2013-2014》显示,中国的旅居地产大多分布于气候温暖地带,如果去掉“北上广”周边,全国的旅居项目绝大多数位于北纬25度以南。
最适宜人体的温度在15℃-25℃之间,从全国1月份的等温线来看,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等温线几乎与北纬25度平行。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这一区域的东部边界在闽南厦门一带;而受横断山脉水汽通道影响,这一区域的西部边界在滇西腾冲一带;从而形成海南、云南、两广和闽南等较为适宜候鸟老人的区域,即使在1月份,平均气温也能保持在12℃以上。
位于这一带的城市,也因此逐渐成为其他地区老年人愿意前往过冬的地方。而随着“候鸟老人”兴起,气候较好的城市也都打起了“养老旅游”的算盘。
云南省腾冲市位于北纬24°与25°之间,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交接的地方,火山众多,温泉遍布。腾冲的最低海拔930米,平均海拔1500米,在这样的高地上,空气负离子的含量极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827个,是北京市的10倍左右,年均PM2.5小于10微克/立方米,而森林覆盖率70.7%。
另一方面,腾冲市位于滇西的边界地带,历史上,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滇西抗战纪念馆是全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烈士陵园,这段历史对成长于战争年代的老年人而言,吸引力极大。2013年开馆时,即迎来百万参观者,其中多为银发老人。腾冲也因此成为老年旅游的重点目的地之一。腾冲市旅游局也打出了“洗肺,保湿,静心,养老”的城市口号。
事实上腾冲的旅游开发仅仅只有10年时间,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288万人次,到了2015年,已超过700万人次,7年翻了3倍。
2015年1到11月间,腾冲市全年旅游收入达到58.35亿,占到全市GDP的35%,共接待旅客697.84万人次。腾冲市旅游局副局长赵黎敏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了一个现象,随旅行团的游客占到总人数的26%,老年游客占到其中的60%,还呈现每年20%的增长。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和参考。黄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候鸟老人”在现有的政府职能部门管辖下,呈现着“四不管”的状态:民政部管本地户籍人口;统计局管的是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旅游委管短期游客;住建部管盖房子,但不对买房者进行统计,相应这部分的宏观数据是缺失状态。
记者在梳理了近百篇相关区域的资料与报道后,梳理出目前“候鸟老人”最新的数据与趋势。
如闽南地区是江浙赣三省“候鸟老人”常去之地。在一份《2015年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中,厦门、漳州分别位列第1名与第7名,他们在交通、空气与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早些年前,不少江浙老人前往三亚猫冬,因为气候过于炙热,返乡后反而发病。而闽南一带的气候与江浙赣的秋天类似,老人们更为适应,而且高铁相当便捷,随时可以往返。厦门市三家旅游养老服务中心有800多张床位,江浙赣的“候鸟老人”已超过半数。
广东省大部分在北纬25度以南,作为中国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候鸟老人”群体则在诉求上更为多元。
第一部分人是子女在珠三角工作,除了过暖冬,还希望能家庭团聚。以中山市为例,它是珠三角地区中房价物价较低的地区,该市有150万人的外来人口,超过50%,在广东省排名第三,在中山市,买房给父母养老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中山市一家名为“创二地产”的置业顾问透露,该市的东区已成了“候鸟老人”相对集中的置业区,全市的“候鸟老人”约有10万。
第二部分人是看中珠三角成熟的养老服务水平。依托京九、京广两线,“候鸟老人”自河北、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向深圳、广州迁徙,不少地区也做出积极回应。2015年,广州市就投入20亿元用于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业水平。
第三部分“候鸟老人”是看中了珠三角地区先进的医疗水平,以疗养治病为主。根据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份以后,异地就诊人群占总体的35%,较9月份之前增长了50%之多。2015年,医院抓住规律,专门推出了“孝顺体检套餐”,以针对“候鸟老人”的常见病,1000到2000元之间的价格,大受欢迎。珠海医疗业的内部人士分析,冬季入院体检或治病的“候鸟老人”已在5万到10万人之间。
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云南南部地区不仅冬季温暖,而且绮丽的山水风光独树一帜,与海岸养老形成竞争力,颇受中国西南、西北地区老年人钟爱,其中“成渝”老人较多。北海市一家酒店因在2013年被260多名“候鸟老人”租下整个冬天而上了地方新闻。
云南的西双版纳州与海南岛一样,是中国少有的热带气候,但因为城市设施较为落后,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如今,西双版纳州仍没有充足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是当地最好的养老院,350张床位中有119位都是“候鸟老人”,绝大多数也都是“成渝”地区的老年人。深居内陆的昆明,冬季没有西双版纳热闹,但因为夏季凉爽,每年7、8月间,有超过9万的“候鸟老人”来此避暑。
位于四川省最南端的攀枝花成了纬度最高的“候鸟老人”聚集地,每年2700小时的日照时数几乎是四川盆地内的两倍,每年冬天有超过3万名“候鸟老人”来此享受日光浴,其中成都老人就近2万人。
可见,地缘因素仍然是“候鸟老人”对旅游目的地很大的参考指标。
照此计算,每年到北纬25度以南地区过冬的“候鸟老人”超百万人之多。黄璜认为,“2015年,中国养老服务和老龄旅游市场规模分别是4500 亿和3200亿元,综合考虑两大产业的融合程度,我国异地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应该超过2000 亿元。”
旅游养老产业格局待定
面对2000亿的异地养老经济大蛋糕,有人躁动也有人愁。
2005年开始,大连、青岛、杭州、厦门、珠海、桂林、三亚等地都盯上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大连市在2005年已召开了全国首届银发旅游养老研讨会。
然而,许多城市都是随大流突然转向“养老旅游”,并不是根据扎实调研和大量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决定。腾冲也是如此。
腾冲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晓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2011年,腾冲房地产达到高峰,投资近50亿,到2015年几乎停滞;本身房价在3000至4000元之间,现在还有下滑趋势,且尚有130万平方米库存。如何快速处理这些库存是摆在政府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假想的可能急速增长的“候鸟老人”效应,是他们想到能和住房、旅游挂钩的主题。
赵黎敏认为,腾冲市88处温泉是腾冲的王牌,宣传语为“世界温泉朝圣地”,最为知名的热海温泉景区,每年接待68.47万游客。该景区的负责人李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2013年开始,热海转向亲民市场,推出了‘银发套餐’,即60岁以上老人, 5折门票;70岁以上老人免门票。”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老年游客仅仅从2013年8%,上升到2014年12%。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
相反,巴马和三亚,面对不断增长的“候鸟人”,两地政府已从开始时兴奋变成担忧。
到2014年,巴马县的旅游人口已达到了300万人次,8年间,游客总量翻了26倍。
面对“井喷式”的游客,对于一个“吃财政的饭”国家级贫困县,可投入资金非常有限,巴马县规划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污水处理设施、景区道路等一大批项目,因为资金无法落实而一再推迟工期。
于是,这个曾经静好的山城,垃圾成堆,商业化严重,乌七八糟的养生文化横行,危房违建成风,盘阳河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在近年的研讨会上,曾经的推手森下敬一甚至直言,“巴马是失败的案例,我再也不去了。”
曾经的传奇现在成了巴马的困扰,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候鸟老人”开始相继离开。
“候鸟老人”更为集中的三亚,则处在两难之间。一方面,政府担心冬天因为过多老人造成的资源不足、公共场所拥堵;一方面又忧心夏天因老人离开,剩下的一座“空城”该如何吸引更多人来?
三亚和巴马类似,盛名之下,其养老经济的发展却仍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在此住下,享受其良好的自然环境红利,可后续的看护、医疗、娱乐文化等服务远远不足;而最活跃的是“地产经济”,而非养老经济;地方政府更是对于“养老经济”本身的长期回报缺乏耐心;而大量游客和“候鸟老人”的涌入,对当地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态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并不受本地人的欢迎。
如今,巴马正启动“减负”计划,2013年9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巴马为中心区域,将巴马、东兰、凤山、天峨、都安、大化打造成国家生态旅游基地,做大格局,以缓解巴马的压力。这一年,巴马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相继兴建起来,配套的 1066个垃圾池,444个焚烧炉;实施“退湖还景”工程,全面完成赐福湖网箱养鱼清理工作。同时对核心景区12栋违章建筑进行查封处理。
2014年,巴马关停了淀粉厂和冶炼厂,并对23家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整改整治,将重点扶持产业转向6大农副产业。
而想要趁此机会争得更多蛋糕的城市也在努力。2016年1月中旬,黄璜和他的团队受邀前往西双版纳州,当地政府希望在旅游养老方面得到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智力支持。
西双版纳,古代傣语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热带区域,年均气温25℃。西双版纳没有三亚的海岛风情与喧嚣,但热带雨林与泼水节也另有一番魅力,而它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8.4%,每立方厘米空气高含10万个负氧离子,是个天然的大氧吧,也是国内5大长寿之乡之一。
这片乐土也引起了“候鸟老人”的关注。成都老人徐祖德退休多年,他所在成都“候鸟老人”旅行团,有百人之多。过去10年间,海口、深圳、东莞、北海、厦门等7座城市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2013年,他们进住了西双版纳州福利院,此后每年定点西双版纳,福利院的350张床位,有119人是成渝老人。他说,“走过那么多地方,西双版纳的气候资源是全国最好的,温差小,无大风,而且物价低,非常实惠,3年来,每年它的基础设施都在进步。”
纷至沓来的还有涌动的资本,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在2015年9月开业,总投资超过160亿人民币,刷新了中国西南地区文化旅游项目的纪录。
这个巨大的市场仍在持续升温中。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曾预测,如果按照2014年居民旅游消费的数额占居民消费总支出12%的数值算,2030年中国的“候鸟老人”出游率即便仅为5%,人数都将超过1800万,老年旅游消费市场将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
黄璜认为,现有旅游养老产业格局还在发展中,而改变格局的最大因素或许并不在国内,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在出境养老旅游上必然有更多的可能。有半个世纪养老服务业积淀的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或将成为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