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力度压减燃大1力度压减燃大力度压减...
- 2 嫦娥
-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
- 4 前辈
- 5 滴滴
- 6 天地和
- 7 冰心
- 8 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
- 9 邓小平
护理需求上升悄然改变养老产业格局
文章来源:光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1 20:34 点击量:883 大
中
小
昨日,中日合资大连康安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正式开始服务大连养老市场,这是日本介护服务首次介入我市居家养老服务领域,主要针对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上门服务。同时,记者从大连养老福利协会获悉,2015年对我市4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6000多位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养老机构中护理、半护理床位数已经占到总床位数的47%,相对于以往呈现大幅增长。据大连养老福利协会副秘书长刘文武介绍,无论是介护服务的引进还是护理床位的增加,都是由于养老领域长期存在的大量护理需求逐渐浮出水面,而这种需求的巨大力量正在悄然改变我市养老产业的面貌。
现状:需求巨大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据大连市养老福利协会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失能老人占失能老人总人口数的6%,潜在失能比例则达到7%。刘文武介绍,长期以来,失能老人养老基本以居家养老、亲人护理为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开始出现护理床位,去年护理床位增长显著。以医养结合为模式,针对失能老人的桂林养护院,100多张床位长期满员,且一直有老人排队;同样以医养结合为模式的民主养护院也基本实现了全额入驻,与我市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基本在半数左右的平均状况相比,说明了这些养护院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在养老机构多数都很难盈利情况下,我市几家医养结合模式、以护理床位为主的养老机构则都实现了盈利,这也给未来养老产业竞争格局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同时,养老产业护理需求的增长也吸引了以养老服务著称的外资关注。据刘文武介绍,每年协会接待日本考察团就有几十次,他们往往看好大连庞大的老年群体,但是对于发展前景却不够乐观,为此,虽然考察人数众多,真正来连做产业的外资机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何大连康安只能先以服务为市场敲门砖,需要观察市场反馈情况再考虑进一步开设养老机构的原因。
问题:需求难以成为消费产业潜力难以转化为发展
据了解,介护服务最早由日本提出,是指以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为基础,为老年人等生活自理困难个人提供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联系的综合性、专业化援助。日本失能老人经过评估,基本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介护服务。我国目前尚没有专业介护服务的培训课程和相关考核服务。介护服务,尤其是上门服务,是失能老人目前最需要也最缺少的。但是,较高的市场定价也注定了目前能享受此种服务的只能是一小部分群体,大连康安前期市场调查显示,他们的目标群体基本在1000人以内。
据刘文武介绍,影响我市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需求无法转化为真正的消费,平均两三千元的退休收入,入住养老机构都显力不从心,对于享受专业的上门服务更是难上加难,没有消费能力则很难带动产业发展。刘文武告诉记者,即使在日本,要靠个人养老也养不起,他们主要得益于护理保险制度。只有全面推行护理保险制度才能让养老服务全面普及成为可能。
对策:亟待探索护理保险制度
大连市养老福利协会会长董兴华认为,对于失能老人来说,未来“421”家庭结构下完全依赖家庭照料越来越不可能,但同时他们对护理服务的购买力又较弱。因此需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多年以前,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都设立了“护理保险”制度,失能老人住进养老院后,根据失能等级,可以由护理保险承担大部分护理费用,这是保证失能老人能住得起,养老院能经营得起的根本性制度。而健康老人住养老院是拿不到补贴的,所以他们尽可能延长自理的居家生活。目前,在青岛、上海、南京等地,政府推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费用。董兴华还认为,作为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护理保险”短期内不容易实现,但可以借鉴青岛等地的地方性护理保障制度。青岛市采取了从医保中统筹一部分、从福彩中统筹一部分,设立护理补贴的制度。如果有了这样的制度,失能老人就减轻了购买护理服务的负担,能够在养老院或者社区享受护理服务。此外,刘文武也认为,目前我们实行的还是补贴养老机构的卖方补贴机制,未来应该转变为以补贴有需求的老人为主的买方补贴机制,这样的转变能带来需求与服务的真正对接,也能真正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