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9 02:50:16

椰树集团创始人王光兴:改革让一个椰子圆了40亿的梦想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4 10:08    点击量:1755    

  “精彩语录

  如果没有改革,梦想就永远只是一个梦,虚虚幻幻,飘飘忽忽,没有力量摆脱空气的浮力,落不到坚实的土地上。

  改革是一门艰难的学问,在风险中摸索的改革家,需要让自己先吃大亏,才能赢得信任。我回顾过往的27年,不能不说,最终是党和人民扶持我“摸石头过河”啊!

  我习惯了,我一生都跟挨骂、遭嫉、受谤捆绑在了一起,但就认准了改革这条路,发明椰子汁时有人嘲笑过“你这是水牛上树摘椰子吗”?结果我这老水牛就是上树了,就是摘果子了,而且摘了一辈子。(杜辑)

  1991年3月28日,北京。这是王光兴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京城的桃花开了,却又有回寒的瑞雪,纷扬地飘落。

  哈德门饭店232房,伴着暖暖的笑语声,王光兴和他年轻团队的小伙子姑娘们,每个人的心都在感动的波峰浪谷间激荡。

  满心沧桑,微黑而憔悴的面庞,熬过1000多个失眠的夜晚,王光兴终于能睡一个好觉了。这一天,椰树牌椰汁在京召开尝评大会,打响了海内外市场。

  ……

  22年后,再度回忆曾经难忘的一个个创业片段,王光兴坦诚地说,“我最感激的是改革开放,如果没有破‘三铁’、科技重奖、全员持股,一个椰子是圆不了40亿元的梦想的。”

  一生走在布满荆棘的改革之路上,古稀之年的王光兴如今仍然守在椰树厂,看着职工脸上绽着笑,他的心情也舒畅。可有谁还会记得?因为改革触动利益,1980年代末,骑着自行车的王光兴,每天要换绕不同的路线从家到厂。因为如果不这样,就总有人堵在路上谩骂他。

  他是一个有着可贵改革精神的“铁打”的人,从海口饮料厂、电子工业公司,到海口罐头厂,一路为国有企业的生存打拼,他一手打造的椰树集团,成为民族食品饮料工业中不可多得的金字品牌,年产值40亿元,上缴利税4个亿。这个只有初中文凭的罐头厂“临时工”,带着一群中专技术工人,完成了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没能攻克下的课题———天然椰子汁的研制。改革,让他受尽委屈,寒过心,有过退缩,还差点被“拎”进监狱,但改革的信念,让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去。

  王光兴的人生,本可风平浪静;搞改革,却弄得满城风风雨雨。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他27年掌舵椰树给予了客观的评价:他把企业看得比生命重要,国企改革,是他人生中最彰显价值和生命力的组成!

  罐头厂改革风波

  记者:听说您最早有改革意识是在海口饮料厂?

  王光兴:是的。1982年我到海口饮料厂担任厂长、党支部书记。偌大的仓库积压了800多吨酒,企业半停产,人人都吃惯了大锅饭,那年我才40岁出头,心急得火烧火燎。

  记者:您更换设计包装打开了“恭喜红枣酒”的市场,使饮料厂头年就扭亏为盈,从哪里来的超前意识?

  王光兴:我与酒素无深交,但当抹掉尘垢,闻到红枣酒的香味时,我的心很难受,这样好的酒卖不出去,到底因为什么?马配金鞍,酒上红装,我就用大红灯笼的喜气洋洋,打开老百姓的心理需求。我从小失去父亲,过去家里贫穷,18岁初中毕业就到罐头厂当“临时工”,更多时候,我都愿意从普通工人角度去想,要是这罐头能这样或那样卖就好了,于是才有创新。

  记者:改变墨守的成规,这在您1986年调回罐头厂之后体现得更多?

  王光兴:没错,至今老职工都记得我主导的破“三铁”改革。铁工资养活懒汉。铁饭碗坐吃山空,铁交椅埋没人才,不改,企业根本没有活路,1400多名职工等着要吃饭呐!我挖“毒瘤”,将大厂分成9个分厂,把权放下去,同时改革人事和分配,不干工没有全额工资可领。国企要砸职工的饭碗,一时间,职工不理解,告状信一封接一封雪片似的到了市里省里,还不算口头的,改革阻力大得难以想象。

  科技重奖引争议

  记者:大锅饭没了,人人“怀抱炸弹”,经营改革成功后,您又转向了科技改革?

  王光兴:当时的产品线老化,1980年代末,老百姓生活改善了,有新鲜猪肉,谁还爱吃猪肉罐头?不利用好本地资源开发新产品,罐头厂的前方还是死胡同。当时,厂里科技人员30多人走得只剩两三个,我公开承诺,谁拿下天然椰子汁的研制,破解“酪化”,我重奖谁!厂里自发组成了4个攻坚小组,8个月,只有8个月!在技术员最高只有中专学历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了!

  记者:国家当时重奖给重大发明人的奖金才1万元,你们一次拿出30万元奖励,必定有争议。

  王光兴:科技重奖的改革做法,我1985年在电子工业公司时实行过,那一年年底,一位技术员因创新改进电子产品拓宽了销路,我破格一次性奖励他8000元,那相当于当时企业人均月工资的一百倍以上,凡是我承诺了的,几万我都敢给!我在罐头厂拿出椰子汁销售利润的3%进行重奖,30万元,更是破天荒的,又是大量的举报信,这里要感谢《海南日报》1990年8月18日刊登的头版头条报道文章,客观地对我主导的重奖改革进行了如实报道,否则那一次告状风波,我可能要蹲监狱的。

  改革精神,打动了职工的心

  记者:你打破“铁工资”又引来烧身之火?

  王光兴:菠萝罐头加工每年只有4个月的生产期,其他月份闲着,我下了决定,砍断皇粮,停产停工期间只发50%工资,500多职工变脸,谩骂,我当时在大会上,用邓小平推进改革的话说服大家,“要让工人活,首先要让工厂活,我跟大家一样,也不领全额工资,直到脱困!要么,我们就跟沈阳防爆器械厂一样破产,大家各走各的路!”职工的心那时被说透亮了。

  记者:今天看来,罐头厂改革头5年实际是您人生低谷。

  王光兴:是,最伤心的是1987年落选海口市人大代表,谣言说我作风不正,想捞一把。我曾无助地淋在大雨里对自己发问,我还招架得住吗?改革带来了这么多侮辱,对改革者的打击,难道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吗?这时期省、市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让我咬着牙挺下来,我总在想,我走了,罐头厂就完了,改革必须坚持!

  全员持股破浪前行

  记者:椰树在椰子汁等产品上取得成功,但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国企改革,给您又一次引来风波?

  王光兴:其实早在1988年,罐头厂就建立了职工认股机制,全厂职工认股2697股,第一期缴纳股金13.5万元,到了1991年股金达145万元。对我告状的人十几年从来没有停止过,1990年代国企改革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单应对告状就牵扯了大量精力,在饮料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本来就偏居海岛的我们,错失了更多。2006年,政府决定让“椰树”国有资产部分最终全部退出时,因为我所占股份很小,没有指挥和决策权,有个别股东坚持把持股会历年的积累分光吃光,让我们购买不了国有资产,使企业向外卖,这势必让“椰树”走下坡路。我心寒,含泪辞职,我一生,那时最痛苦。

  记者:但大多股东还是恳请你回来。

  王光兴:是的,后来110名股东代表中,有109人要求我继续留任,要求我多持股掌控企业。这又引来了争议。改制前有人要求我配合他购买“椰树”,承诺给我4000多万股份和保留职务,我一把年纪了,如果为了钱,我做了,早发了,可我没有,我唯一的心愿只想让企业能百年发展下去,让职工生活更好一点,为社会做一些慈善。

  民族饮料工业品牌不再小港湾徘徊

  记者:近年来,您梳理了大量改革经验,实际也仍在持续着改革?

  王光兴:今天再来看改革,我们的感受更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必须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段话讲得多好!真正说出了改革者的心声。民族饮料工业多年来能够对抗外资巨头的品牌和企业在全国寥寥可数,我们也在趟深水,只有不断探索,学着让自己多吃亏,稳住人心,凝聚力量,将改革经验无保留地传承下去,才有让企业有百年发展下去的机会。

  记者:您如今梦想更大了?

  王光兴:是的,我们扩大了产能,在火山口规划建设了400亩椰树工业旅游园区,我们订下的目标是“十二五”完成60亿元产值,到“十三五”产值超过100亿元。

  人物档案

  王光兴,1942年出生,海口人,椰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1986年调任海口罐头厂(椰树集团前身)一把手开始,率先在全国国有企业中推行“破三铁”、“科技重奖”、“能人先富”、“员工持股”等超前改革,带着一个连续5年亏损,换了4任厂长,仅差2万元就濒临破产的工厂实现扭亏,几番风雨改革过后,椰树成为中国最大天然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