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4 07:39:17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食品频道 > 特稿

陈君石谈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薄弱 影响消费者信心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21 13:37    点击量:1186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发言。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肖/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7日讯(记者 刘潇潇)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1月6日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专家陈君石在谈到我国整体食品安全状况时表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本和国际接轨,比较完善,但仍面临很多问题,如风险交流比较薄弱,影响消费者的信心等。他建议,可通过监管体制的改革、监管模式的转变和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来稳步提升食品安全整体状况。

  陈君石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整体的介绍。他指出,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经过了很多演变,从“九龙治水”到“三位一体”,监管体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尚未完全解决管理体制的“碎片化”现象。

  陈君石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基本和国际接轨,比较完善。“2009年《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需要进行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并且加强了基于科学的风险管理。特别是2015年10月的新《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风险分析的评估、管理和交流三大部分,跟过去相比有了进步。”

  与此同时,陈君石也指出,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危害最大的食源性疾病风险、化学污染物、食品掺假和欺诈等,影响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过度的担心就是风险交流的薄弱环节。”陈君石表示,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做到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的保障,尤其是龙头企业有责任带动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做到上下游联动,政府多部门也需要合作,做到全产业链的一体化的无缝监管。

  对于今后我国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陈君石提出,首先,要进一步探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其次,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以抽样检验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第三,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要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并且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目前,我国落后的产业结构和消费者日益增长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诉求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遵循风险分析的框架,共同努力,稳步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情况。”陈君石最后表示。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