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1:23:03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食品频道 > 要闻

四个最严落到实处才有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大局呈现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14 14:30    点击量:917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历来倍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2015年实施了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追责体系,加大了惩罚原则;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建设健康中国,全面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曾再次指出:对食品安全问题,要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息。可见,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实施空前的严抓狠打的同时,要加强创建社会共治的格局,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宣传的作用,做到科学引导,正确普及,切实维护民众的“舌尖上的安全”。

  那么如何“营造人人关心的氛围,创建社会共治的格局”?社会有关的各个方面又是如何践行的?从近些年围绕食品安全为主题开展的不同形式的大小论坛、年会、研讨会等活动来看,笔者认为,口号很高,践行很低;花样不少,成效不多。

  社会的广泛共识,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不能落地互动的活动都应是失败的活动。这种“格式化”的会议活动,我们满眼看到的往往是会议主题的新闻宣传,却很难寻见高效落地的踪迹;更为遗憾的是,我们很难听到真正的食品安全的实践者、权威者的声音。我们非常推崇并高度赞赏“人人关心、社会共治”的理念,但若想扎实高效地践行这一理念,就必须对这种格式化的会议或活动的形式进行“手术”。

  “食品安全是生产出来的”。这是大家认可的观点,可我们又很少听见食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的声音。既然我们认可食品生产者、加工者是食品安全最直接的管理者,为何又方方面面限制了他们的声音,这岂不是矛盾吗?

  从这些年社会各方历次举行的食品安全峰会、论坛、年会等活动上看,无非是关联部门的领导人指示性发言、专家论坛或讲座、关联单位的呼应等。那么,我们问,谁才是食品安全的主角?每起食品安全事件后,我们听到的也无非是指示要求、专家解答意见、查处情况等。那么,我们又问,谁才是食品安全的权威者?

  这年头,我们过多地依赖于权威,只有权威才能解决我们的困惑,毋庸置疑,相信权威是正确的。但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地推崇、建立所谓的权威圈,显然是不科学的做法。权威不等于政府部门或领导人、不等于专家或社团组织,答案显然,谁制造食品,谁最有发言权!

  笔者曾与某食品企业的老总交流时,笔者问,你们为何参与或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了?他无奈地说,无论是什么活动,只要能与社会或百姓有机互动的,我们做梦都想参与,但限制我们的太多了,即便参加了一些大型活动的,我们也只能发表些口号性的,或者积极响应,全力支持之类的,一旦说点产品知识性,或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都说是广告行为...

  也许这位老总的话可以代表着食品制造业的心声,无疑,所谓的“广告之嫌”,让这个原本是食品安全的主角成了配角,甚至成了跑龙套。我们常说“中华饮食,博大精深”,问及有多博大,有多精深,几人能答?食材好不好,生产者说了算,食品怎么吃,加工者说了算,能说明白的人,不是不想说,是说不了;说不明白的人,不是说不到点上就是乱说,蒙圈的是咱老百姓。鲁花说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去除技术,有人说这是广告;农夫山泉说水源地与饮水安全,有人说这是广告;伊利说乳制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有人说这是广告;肯德基说,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吃法,提倡膳食营养均衡,有人说这是广告...类似这种硬是把科学化等同于广告,且拒之门外,我们只能说这是愚昧!

  国家把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倡导“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氛围,创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格局”,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必须以正确的理解态度,全面贯彻,扎实推进。如果连基础的食品科学知识都不怎么清楚,人人又如何关心?作为食品安全最直接的生产者都拒之门外,这个格局又怎么创建?

  食品安全说到根上就是食品生产者与食品加工者。我们建议,社会各方应为食品的生产者、加工者与广大群众多创建科学互动的活动平台,多提供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的宣传普及知识的机会,让生产者、加工者充分展示食品安全,让权威者长期不断地传播正确的食品知识,这才是扎实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认识的重要举措,才是落实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根本所在。(文/刘红兵:食安在线总编辑、食安传媒总裁)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