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10:53:34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食品频道 > 聚焦

食盐专营是科学选择 改革将重构盐业监管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6 19:08    点击量:639    

  国务院日前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持续10年之久的食盐专营制度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为何此次盐改引入竞争,却没有完全打破食盐专营?盐业改革将至,一旦放开食盐价格,盐价是否会有大波动,盐业监管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是否适宜?又对公共卫生产生怎样的影响?5月2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董事长李耀强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盐价 盐改后不会大涨

  李耀强表示,此次盐改会促进盐业企业的活力,未来市场上的盐产品会更加丰富,中高端的盐产品会增加,部分中高端产品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上升,总体上不会有大的价格波动。

  李耀强同时表示,在一些边远地区,由于运输成本增加会有一些波动,但这次盐改方案里做了很多安排,政府也采取了补贴措施,盐价应该不会有大的波动。中盐总公司等国企也将会继续履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职责,并不会放弃边远地区的市场。

  “对大多数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盐产品,得到更多优质的盐产品。”李耀强认为,此前由于专营制度,食盐的安全和供应有保障,但是产品并不丰富,创新意识受到限制,更多更优质产品的生产也受到了限制。通过这次改革释放活力后,将有更多优质产品、新的产品涌现出来,消费者会得到更多的选择。”

  “实际上,中盐有一个口号叫‘少吃盐多用盐’。盐在生活消费里面有很多用处,截至目前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李耀强举例说,现在很多洗涤用品都是用化学合成,现在中盐已经做出了一些洗涤盐,此外还研发了部分日化用品、美容用品。过去专营制度下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这次盐业改革将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各种盐产品的推广和研发将会越来越多,盐在生活消费领域的应用也会更广泛。

  食盐 以专营为基础

  李耀强表示,此次盐改会促进盐业企业的活力,未来市场上的盐产品会更加丰富,中高端的盐产品会增加,部分中高端产品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上升,总体上不会有大的价格波动。

  李耀强同时表示,在一些边远地区,由于运输成本增加会有一些波动,但这次盐改方案里做了很多安排,政府也采取了补贴措施,盐价应该不会有大的波动。中盐总公司等国企也将会继续履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职责,并不会放弃边远地区的市场。

  “对大多数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将会获得更加丰富的盐产品,得到更多优质的盐产品。”李耀强认为,此前由于专营制度,食盐的安全和供应有保障,但是产品并不丰富,创新意识受到限制,更多更优质产品的生产也受到了限制。通过这次改革释放活力后,将有更多优质产品、新的产品涌现出来,消费者会得到更多的选择。”

  “实际上,中盐有一个口号叫‘少吃盐多用盐’。盐在生活消费里面有很多用处,截至目前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李耀强举例说,现在很多洗涤用品都是用化学合成,现在中盐已经做出了一些洗涤盐,此外还研发了部分日化用品、美容用品。过去专营制度下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这次盐业改革将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各种盐产品的推广和研发将会越来越多,盐在生活消费领域的应用也会更广泛。

  食盐 以专营为基础

  李耀强表示,此次改革方案着眼于盐业行业出现的问题,按照问题导向提出了四个完善的改革措施,分别是:完善食盐定点生产资格,完善食盐批发资格,完善食盐专营化监管体制,完善盐业法律法规体制。根据《方案》,在完善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盐改还将重点推进四项改革,包括改革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食盐政府定价机制、工业盐运销管理、食盐储备体系。

  李耀强认为,盐业改革后,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的销售活动,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打造产销一体化集团,有利于还原生产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批发企业通过实行跨区域经营,也有利于打通流通环节,打破贸易壁垒,通过竞争进一步释放盐业体制活力。

  针对此次盐改为何没有完全打破食盐专营的疑问,李耀强表示,这需要从中国市场阶段性特征来分析。目前我国盐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总体来看盐产品供过于求,但同时供给质量不高,效益低下。我国盐产品年产销达到了9600万吨,是世界第一,但是受到市场分割和产业链分割影响,盐业主体出现小、散、乱、多的状况。

  以食盐为例,全国食盐消费量约为1000万吨,但是现有生产食盐定点企业就有99家,年产能达到了4800万吨,是消费量的近5倍,此外还有各级批发企业2000余家。盐业劳动生产力比较低,产能也相对过剩,技术创新不足,工艺装备落后,产品综合能耗高,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规模扩大的同时并没有能够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

  在李耀强看来,盐业市场的竞争是把双刃剑,需要把握好度。对内部经营主体来讲,生产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市场,导致创新积极性不高,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开发创新潜力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此应通过竞争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盐业市场容量有限,过度地竞争就会产生不利现象。从发达国家来看,盐业市场应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特点的有效竞争,如美国现在只有六大盐业企业。若过度竞争,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企业为了生存一定会打价格战,有可能牺牲质量,甚至于产品的安全,对消费者不利。

  李耀强表示,目前的改革方案既看到了市场因缺乏竞争而造成的弊端,需要通过竞争来解决问题,同时又看到市场本身不大,现有经营主体较多、产能过剩的情况,此外还考虑到了食品安全监管有一个需要不断提高的过程。综合以上因素,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比较适宜。

  监管 格局将重构彻变

  李耀强表示,盐业管理必须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最终会形成盐业公司负责自身产品质量和安全、政府监管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管格局。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要把食盐安全作为盐业体制改革必须贯彻的首要原则,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完善盐业法律法规体系,从严格规范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资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和推动盐业企业做优做强等方面,加强食盐管理制度建设,保障食盐供应安全。

  李耀强表示,释放市场活力是此次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改革让盐业行业进行变革,通过竞争来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激发市场活力。确保食盐安全则是本次改革的基本前提。盐是每个人必须的生活用品,关乎千家万户,关系到身体健康,食盐安全既包括了质量安全,也包括供应安全。

  “盐业管理必须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今后盐业管理和监督也会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为盐业改革涉及企业、行业、社会和消费者各方面,注重统筹兼顾是这次改革成功保障和支撑。”李耀强表示,之后国家还会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

  对于未来盐业如何实施监管,李耀强表示,过去的盐业监管有几种形态,有国家专业部门统一监管,更多的是各地盐业局、盐业公司自行监管。此次盐改的方向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监管,因此最后可能形成监管格局是:盐业公司负责自身盐业的质量和安全,政府监管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监管。

  李耀强同时预测,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改革,市场竞争将形成倒逼机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结构优化。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一批有资源、有品牌、技术产销一体、跨区域经营的大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形成一批有序竞争的大集团,盐业的总体竞争力将会有效提升。

  反思 盐业发展活力不足

  李耀强表示,实施了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的作用应辩证看待,一方面它是解决碘缺乏病、提高国民人口素质的实现途径,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盐业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

  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盐业专营体制,世界各国都曾采用盐业专营。我国盐业专营始于春秋时期,历史悠久,也历经多次改革。此轮食盐专营始于1996年,而业界关于改革和破除食盐专营的争议也已长达十多年。

  李耀强说,1990年中国在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上承诺2000年要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1996年开始的食盐专营制度实际上是为此而推出的一个公共卫生政策。自1996年我国出台了《食盐专营办法》以来,碘缺乏病的预防和消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盐业总公司多次在一些国际会议上,介绍中国政府通过全面推行食盐加碘获得成功的经验,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一定的声誉,我国也如期实现了2000年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李耀强回忆说,当时是由国家背书,我国盐业向世界银行贷款了9.8亿元人民币,实施加碘盐工程,解决了制约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通过实施专营政策实现公共卫生目标总体上是经济的。对国家而言,通过建立这样一种制度,没有增加任何经济投入,实现了目标,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创造’。”李耀强如是表示。

  李耀强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城乡的碘盐供应网络,碘盐供应量从1995年的350万吨到2013年的790万吨,每年食盐专营在保障供应的前提下,为国家创造税收近20亿元。

  对全国居民而言,食用加碘盐所负担的成本并不重。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人均消费在食盐上的费用大概为7块钱,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1%,2005年约为9元,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086%,2013年约为13元,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049%,食盐成本占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也保证了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但与此同时,食盐专营制度也带来了活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盐业持续健康发展。李耀强表示,在现行专营制度下,食盐产销分离,区域分割,无法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不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有效配置。产销利益不均衡,批发企业环节比较多,人员多,效率低,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发展。据新华网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