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文章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1 16:56 点击量:1909 大
中
小
今年10月17日是第2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10月17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到来之际,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扶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要求,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以坚定的决心、精准的措施、有力的保障,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一个贫困群众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一、扶贫开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认识到位、下定决心、坚定信心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66万人减少到目前的23.89万人。当前,我市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扶贫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中央和省委都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精准扶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首先,这是中央和省委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扶贫工作并作重要讲话,提出“扶贫开发是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最艰巨的任务,确保到2020年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对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动员令。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扶贫开发,大幅度减少扶贫对象。省委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姜异康书记多次就扶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现场会进行督导推动,提出“山东要在扶贫攻坚上走在全国前列,到2018年完成5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9月23日,姜异康书记来我市视察调研时,对我市扶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济宁在鲁西地区基础条件和各项工作都比较好,在扶贫开发上要走在前列,这是省委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和省委要求落实到位。其次,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大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绩,农民收入大幅提高;通过实施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平均数不等于全部、也会掩盖差距,绝不能以“宏观”代替“微观”,以“平均数”、“大多数”掩盖“少数”。按照省定扶贫标准,我市还有12.03万户、23.89万人贫困人口,占到了全市农村总人口的5.77%,贫困人口群体大、范围广、情况十分复杂。从现在起,距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5年多的时间;距我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2017年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要求我们必须拿出超常规的措施办法,否则就实现不了脱贫目标,就会影响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第三,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践行群众路线,最根本的是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关注大多数群体,更要关注困难群众,因为他们最困难、最弱势、最需要帮助,他们的生活现状也最能牵动社会的“神经”,也只有让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充分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过有力有效的举措尽快让农村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不愁吃、不愁穿。这也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实际步骤,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第四,我市具备完成扶贫任务的坚实基础条件。从大的环境看,中央和省委对扶贫开发高度重视,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就我市来说,随着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也越来越强,去年全市GDP突破3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4.2亿元;今年以来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300多家,还有一大批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在扶贫攻坚上有坚实的财力基础和较大的就业容纳空间。我们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浸润,素有乐善好施、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深厚土壤,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特别是我们有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硬、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队伍。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够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让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国梦“济宁篇章”进程中过上小康生活。
二、明确目标任务,突出精准发力,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10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会议,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做到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按照中央、省委要求,立足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实际,市委确定扶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17年在全省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全市23.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扶贫工作要咬定“精准”二字不放松,围绕“精”和“准”想办法、出实招、下气力、做硬功,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变过去“大水漫灌”扶贫为“滴灌”式扶贫。
第一,要精准识别,兜准底子。搞好精准扶贫,关键是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底数兜清,把家底盘清。如果情况摸不准,就会出现不该进的进来了,该帮扶的帮不了,不仅达不到扶贫的目的,还会损害党委、政府的形象。要精准识别、兜准底子,主要是做到两条:一条是出于公心、不掺杂私情,另一条是细致扎实、不大而化之,特别是一定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贫困户家底怎么样,收入到底有多少,来源在哪里?致贫原因是什么,是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还是因智力问题、就业能力问题致贫?脱贫的路子在哪里,哪些需要社保兜底,哪些需要就业帮促,都要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在摸清弄准底子的基础上,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扶贫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扶贫对象的增减也是动态的,既要对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脱贫销号;还要对因病、因灾、因残、因学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及时帮扶。
第二,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治病要找病根,扶贫也要找“贫根”,要号准脉、开好方,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能一个方子吃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帮助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认真研究增加就业岗位的办法,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就业任务,分解落实到重点工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和环卫、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对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的贫困人口,要针对不同情况想办法、出实招:对有种植、养殖需求的,在市场信息、资金需求、技术指导、产销衔接等方面提供服务;对有加工需求的,在产业政策、金融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有发展旅游需求的,落实好发展乡村旅游的各项政策;对有务工需求的,组织就近打工和外出劳务输出;对有经商需求的,从项目论证、证照申领、门店选址设计到协调商品进货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对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的贫困人口,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应急救助,一手研究持续增加收入的帮扶办法。要把应急救助做到位,对因病致贫的,卫生部门、社保部门要解决好医疗费用问题;对因残致贫的,残联、民政、工会和慈善福利机构要提供资金救助;对因学致贫的,教育等部门要解决好学费问题。必须明确,应急救助只是应急之策,代替不了持续稳定的收入保障,不能把对这些贫困人口的帮扶全部压到应急救助部门身上,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县市区、乡镇、村和相关部门要研究持续增加收入的办法措施。对需要政府兜底的贫困人口,要全部落实低保救助政策,保障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这部分人不具备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能力,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实现脱贫,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实行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通过有效的低保和社会救助稳定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要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打好510个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攻坚战,缺路的通路,缺电的通电,缺水的通水,该打井修坝的打井修坝,该通光缆的通光缆,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村进行整体异地搬迁安置。治贫先治愚,要把教育作为脱贫的治本之策,加大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让贫困村、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学会就业创业的技能,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全面参与,合力攻坚,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救弱济困、消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850万济宁人民是一个大家庭,都生活在孔孟之乡这方水土上,贫困人口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各级党委政府有责任,党员干部要带头,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要拉一把,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大合唱。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好头,从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建立扶贫包保责任制,全市7.3万驻村联户干部都要包1户贫困户。县市区、乡镇街道也要参照市里的做法层层包下去,做到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包保,在全市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包保体系。“第一书记”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农民,要把扶贫作为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员、党建组织员、致富服务员的作用,不实现脱贫目标任务,派驻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撤回。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组织和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贫困人口搭一把手、出一份力、尽一份责。要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要建立扶贫激励机制,让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的单位、企业和个人,政治上有荣誉、事业上有发展、社会上受尊重。对参与社会扶贫的企业,要抓好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的落实。要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服务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行善举、助贫困”的行动中来,汇聚社会正能量,让扶贫济困成为社会力量的自觉选择。
扶贫工作关系民生福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850万孔孟之乡人民看着我们,24万贫困群众期待着我们。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众志成城的力量、务实精细的作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让贫困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过上小康生活,为加快实现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三大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