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1:23:55

深入认识和把握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 文化扶贫不是单方面输入文化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龙迎伟    发布时间:2018-05-14 07:45    点击量:1493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对于贫困地区群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自我脱贫能力意义重大。由于文化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系统性等特征,只有深入认识和把握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文化扶贫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当前,有些人认为贫困地区没有文化,即使有也是贫困文化、落后文化,文化扶贫就是向其单方面输入文化。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需要加以澄清。

  事实上,贫困地区并不是没有文化,很多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保存得比较完整和纯正。例如,湖北省的7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116个全国传统村落中,就分别有5个和97个在贫困县。贫困地区的文化也不等于贫困文化。有人认为,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由于贫困文化所致,这是站不住脚的。贫困地区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有改变贫困面貌的强烈愿望和持续行动,来自贫困地区的规模宏大的农民工就是有力证明。还有人认为,贫困地区的文化就是落后文化,这也是不对的。不可否认,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有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方面,但其中也有不少优秀元素,对维护区域和谐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应看到,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本身并不具有封闭的特性,贫困地区的人民大多乐于接受先进文化。只是这些地区曾一度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因而出现了“文化孤岛”现象。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展现出开放的姿态。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满足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文化扶贫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贫困地区文化生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文化,推动贫困地区实现精准脱贫、贫困地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物质文化发展成果。

  精准识别。推进文化扶贫,应深入认识和把握地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结合贫困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等对其文化生态作出精准识别。深入研究贫困地区文化生态的形成机制、传承特性等问题,厘清其传统文化中哪些需要保护、哪些需要改造、哪些可以利用,认清其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只有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作出精准识别,文化扶贫才能精准施策。

  科学规划。“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要结合不同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文化扶贫的具体实施方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文化保护的底线,划出文化开发的红线。制定任务书、时间表,组织精干的专业队伍分期分批持续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融合发展。文化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走融合发展之路。一是与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是文化生态的天然要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是与外来先进文化融合发展。在尊重贫困地区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有益养分,创新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区域特色文化。三是与教育融合发展。教育是良好文化生态形成的基础,贫困地区文化的开发、传承和创新需要通过当地居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还应看到,每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通过“自组织”方式完成的。因此,文化扶贫的“他组织”方式还应与贫困地区文化生态的“自组织”方式融合发展。换言之,文化扶贫应通过外部援助来推动贫困地区文化自力更生、自我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