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弘扬“晋江经验” 深化改革开放
文章来源:求是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07 20:01 点击量:1538 大
中
小
编者按: 《求是》第17期在“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栏目下,以《弘扬“晋江经验” 深化改革开放》为题,刊发对省委书记于伟国的专访。本报予以转载。
□ 《求是》记者
福建省晋江市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标杆。2002年,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总结提炼了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涵的“晋江经验”。为进一步认识、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本刊记者对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同志进行了专访。
记者:晋江的发展是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缩影。16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晋江调研,亲自总结提炼了“晋江经验”。您对“晋江经验”有何认识体会?
于伟国: “晋江经验”是对晋江发展的深刻总结,对改革开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晋江经验”既为创造晋江奇迹提供了“金钥匙”,也为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助推器”,更为引领改革开放提供了“导航仪”。
“晋江经验”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体现在根本方向上,“晋江经验”明确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改革和发展的立足点与着力点,只要是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就大胆去闯、去试。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等重要论述是高度契合的。体现在重点任务上,“晋江经验”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同时重视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服务,要求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在基本路径上,“晋江经验”明确立足本地优势选择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坚定不移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看家宝”、把诚信作为座右铭。这些发展要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关于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要求,在指向上是一致的,在内涵上是统一的。体现在前进动力上,“晋江经验”明确唯有顽强拼搏方能取胜,强调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要敢拼爱拼善拼,敢为天下先。这种敢拼会赢的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生动体现,是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体现在统筹关系上,“晋江经验”明确提出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特别是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所蕴含的协调理念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历史视角和实践基础。
实践证明,“晋江经验”极具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作为福建干部,我们对“晋江经验”学习越深、实践越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力量的信仰就越坚定、行动就越自觉。
记者:晋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晋江经验”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有哪些重要启示?
于伟国:改革开放40年来,晋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实现了从“高产穷县”到“全国十强”的跨越,至今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5—7位,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眼睛不要只盯在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晋江经验”对县域经济发展,对中小城市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必须以实体经济为支撑。晋江坚守发展实业之路,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开展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商业模式“五个创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石墨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全市拥有2个超千亿元集群、5个超百亿元产业,46家上市公司、42枚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经济强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质量,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做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必须以特色发展为关键。晋江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立足本地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从利用“三闲”优势发展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到实施产业集群、品牌打造、改制上市、创新驱动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创造出以市场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全面发展之路。县域情况各异,发展模式必须因地制宜,要培育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真正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与中心城市相比,县域吸引要素能力弱,必须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从当年率先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到近年来承担新型城镇化改革等3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晋江始终以改革创新探索新路子,以先行先试创造新经验。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推动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最大限度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必须以城乡统筹为方向。县域是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节点,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载体。晋江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新农合、城乡基本养老等社保“城乡一体化”。县域发展还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科学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必须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县域经济某种意义上就是民生经济。晋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了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体系,实现了公办高中和中职教育全免费,百姓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这些年福建贯彻落实“晋江经验”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于伟国:这些年来,我们把“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要求融入全面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政策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过去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近2万亿元增加到3.2万多亿元,进入全国前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5.3万元增加到8.2万多元,位列全国第六。
正确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把海陆空交通体系和信息通道互联互通作为先导性工程来抓,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以“海丝”核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截至2017年底,实际使用外资1246亿美元,规模居全国第八位;外贸进出口1.16万亿元,居全国第七位。
正确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壮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着力培育龙头、延伸链条、壮大集群;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非公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做配套、做服务。当前,非公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超过2/3。
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老树长新芽”,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快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大力推进的“数字福建”建设步伐,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打造一批“双高龙头”“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引领带动全省新兴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升,过去5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
正确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一盘棋”理念,以厦漳泉都市区和福州都市区为引擎,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个经济区加快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培育发展中小城市,分类发展小城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7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8%。
正确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记者:进入新时代,福建将如何以“晋江经验”为重要标杆,引领全省新一轮改革发展?
于伟国: “晋江经验”是在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中形成的,我们对“晋江经验”最好的传承和弘扬,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凸显改革开放新担当,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出色的新时代答卷。
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技体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争到2020年,科技创新能力高于全国水平、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成为综合改革的试验田。抓好各类重大改革试点,结合福建实际,创造出更多在全国叫得响、有复制推广意义的改革品牌,真正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力争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若干区域成为全国改革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倡导的“双向开放”“外引内联”理念,以“海丝”核心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广度、深度。到2020年,“海丝”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参与度、连接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优进优出”的国际贸易格局和“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国际投资格局基本确立,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高端迈出坚实步伐。
打造对台合作先行区。更好发挥对台前沿作用,推进闽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为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更大贡献。到2020年,台商投资密集区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台胞来闽居住生活更加便利,平潭打造两岸同胞融合融洽的共同家园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