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坚定探索者—记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远柱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6 11:24 点击量:2098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莫志超
在市级农科所工作时,他培育出国内迄今为止不育起点温度最低的两用核不育系“株1S”,收获满满荣誉;辞职进入亚华种业,他牵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由企业建设的种业科学院,从零开始重新培养科研团队;并入隆平高科后,他开始探索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为隆平高科迈入世界种业十强打下了扎实的科研根基。
他就是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对于杨远柱所做的工作,很难单一的用水稻育种家或是企业管理者来概括,但他自己有一条坚持不变的原则:瞄准市场搞科研。
为了乡亲搞科研,从所长位置上“主动下岗”杨远柱科研生涯的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
这一年,已经担任了湖南省株洲市农科所常务副所长的他,毅然辞职,把自己和爱人的档案从事业单位拿出,加入到刚刚成立不久的湖南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变身成为企业研发人员。
“别看现在有这么多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我辞职的那个时候,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也被戏称为‘长沙市第一个下岗的研究员’。”杨远柱向记者打趣道。
的确,当时年仅35岁的杨远柱,不仅享受着国务院政府津贴,还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再加上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职位,他的辞职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杨远柱心里明白,只有到企业去,才能实现他从小以来的心愿。
杨远柱出生在湖南沅陵的一个贫穷农村,读书的时候,由于连年的干旱和当地品种选择上的失误,水稻产量很低,一周能吃上3天米饭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我就立志,要学农,要让乡亲们每天都有饱饭吃。”杨远柱说。
怀着这样一份初心,1978年,杨远柱以超过本科线50分的成绩考入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也许正是看重了杨远柱的执着,大学还没有毕业的他,便被实习单位湖南省怀化市农科所提走了档案,开始了育种生涯。
从“没毕业就有工作”到“主动下岗的研究员”,两次大跨度的身份转换,恰恰反映的是杨远柱对待科研的坚定态度。
不过,毕竟科研院所的研究条件摆在那里,福利待遇也有保障,如果仅仅是为了搞科研,还不足以诠释杨远柱辞职的“大胆决定”。“实际上,真正让我下决心辞职的原因,是企业具有‘品种市场化前沿阵地’的特点。”杨远柱表示。
杨远柱给记者做了简单的对比:在科研院所,尽管“衣食无忧”,但搞的研究往往不够接地气,有时候甚至是为了评职称、发论文而去选育品种;在企业,尽管有可能“朝不保夕”,但能够直面市场需求,对症下药推出市场急需的品种,更能够符合他“为了乡亲搞科研”的初心。
迎难而上直面市场挑战,本已“风生水起”却又被“打回原点”
然而刚迈入市场,杨远柱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却来自于硬件。企业刚刚成立,资金和条件还只是承诺,真正拿到手的钱甚至还不如辞职前多。
“企业面临经济压力,就更应该把科研与推广融为一体,市场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让科研成果尽快地得到转化。”在杨远柱看来,缺少资金却正是检验科研市场属性的一个机会。
其实,这已经不是杨远柱第一次“钱包紧张”了,早在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由于单位的科研经费得不到保障,杨远柱便带领他的团队创办了一个种子公司,一边做研究,一边当老板,自己产业化自己选育的品种。
“当时我们研发出的早中熟早稻品种‘湘早籼7号’,由于同时抓生产与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的推广面积就超过了840万亩,现在来看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杨远柱介绍。这段难得的“实习”经历,让杨远柱更加坚定了科研市场化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