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10:44:34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评论

大美入怀----李恒滨先生的书法人生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1 21:49    点击量:1199    

  大美入怀----李恒滨先生的书法人生

  尚 墨

  “恒心不移滋兰绿,滨水常流润墨香”。

  这是在李恒滨先生2008年12月举办的甘肃省首场个人书法作品专场拍卖会上,我为其作的嵌名联。上联是说先生作为一名大学教育管理者的胸襟责任;下联是祝愿他的书法艺术创作如水常流,步向更高境界。一副七言对联,很难全面诠释一个人的生活本质意义。比如学养,比如为人,比如为艺,比如社会责任的担当,等等。作为书法家的李恒滨先生,看他的作品,首先你会想到雄浑、大气、壮美等字眼。当然。我还读到他的另一面,为人谦和的君子之风,性情儒雅的学人襟度,不激不厉的谈笑风格。他的书法中不仅仅是壮美等字眼的入目,也有闲庭信步之学者式的优游,洒脱飘逸之才人式的襟怀。读其作品,有一股爽然之气,结体宽博,随意赋形,浓淡相应,浓墨居上,沉着厚实,已消弭了师之何家之痕迹,化为自家风貌。常以行草示之,偶也作篆、隶,有秦汉气象。书贵静穆,学书如参禅,有渐悟顿悟之属,书法的技巧层面固然重要,然终归形而下也。人生历练、学养学识、思想性情均可或隐或显铸入笔端,总之曰写修养,写人生者也。

  细读李恒滨先生的作品,尤以行草令人称道,线条圆劲挺拔,主线施以铁杵般坚立,力可抗山;辅线施以柳枝般柔和,一如其为人,散发兰香之气。看似漫不经心的谋篇,实则深谙计白当黑之理,或密如夏叶,严谨密实,中宫紧收;或疏似秋枝,清劲明朗,呈散射状布局,大有疏处可走马,密处不容针之道。尤赏大字之作,饱满雄壮,气势夺人。约几年前看到他为台湾清华大学书写的八尺条幅“涛声依旧”大字,配之数行小字,几年过去了,仍印象极深,大字笔墨饱满,酣畅淋漓,情感充沛,以骨力胜之;小字婉转灵和,柔美乐人。

  李恒滨先生为人平和,行事谦让,然读其书法却感到跳荡不羁,似有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扑面而来。不造作,不巧饰,质朴无华,张弛有度,含蓄耐味,赴有大美之境。几十年的岁月书法艺术的追寻,丰富了李恒滨先生的人生内涵。他认为,学习书法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作为一个理科出身的大学教育管理者,他感到对书法学习也是做好管理工作必须的,书法的黑白阴阳之道,收放揖让的辩证之法,行藏刚柔的哲理之思,是管理者从中所感悟和认知的,起到了陶冶性情,变化气质,积累知识,丰富人生的作用。正因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李恒滨先生对书法的学习和研究,始终与工作、学习、生活的氛围紧密结合。可是一个大学管理者,其平日的琐屑和忙杂是可以想见的,时间对于他是如何的苛刻,对于自己钟情的书法却几十年来孜孜以求,未曾丝毫放弃,只能在夜阑人静之时,青灯之下,一泻胸中之情愫。挥毫的意义岂以“艺”字而冠之。他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破除物障后的解脱,是道法自然,最终到达创作时物我两忘,完全超越了技法的心迹的自然流露。胸臆、性情、喜怒哀乐和所有与书写者有关的精神和物态都能在不知不觉之中从笔下尽情的流淌出来。所以,我们赏读李恒滨先生的书法,感到流畅自然,不饰不雕,皆从性情中来。他崇尚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徐渭等前贤作品中的大气、潇洒、厚重、痛快的境界和风格。骨和气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李恒滨先生的书法以骨气入书,崇尚堂堂正正,铁骨铮铮,光明磊落,浩然之气,有博大、崇高的人文情怀。

  李恒滨先生在致力于书法创作的同时,也非常关注高校的书法艺术发展状况,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对书画的学习态度。2008年12月3日,在未来四方集团拍卖有限公司为其举行的“甘肃省首场当代书法家作品专场拍卖会”上,将所拍得款项全部用于创办了“恒滨未来四方书画教育发展基金会”,其宗旨是为高校中爱好书画的广大师生搭建平台,以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2009年在他所任职的兰州大学百年校庆期间,由他策划组织举办了“百年兰大杯·全国书法大奖赛”,评委聘请了包括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在内的国内著名的书法家14人担任评委,作品的质量可与国展媲美,并主编出版了精美的大赛作品集。以一所大学举办这样规模的全国性书法大奖赛,在全国开了先河,在书法界、文化界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从这一系列社会行为来解读李恒滨先生的书法修为,就多了一层更广阔更高境界的意义。书法这门华夏特有表情达意的艺术,在当今高校的尴尬境地,李恒滨先生的文化关怀和切实行为,或许给了社会、学校、文化艺术的担当者许多深层次的思考。在古代赋予六艺之一,定为科考的书法,在当今的中国高校里应该有一席之地。正如李恒滨先生所论述的那样:人只有在满足了生理和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精神、心理、文化上的需求,才能谈得上活得好,而活得好,艺术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要。人的物质生活越充分,精神生活的要求就会越强烈,作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书法是会长久存在和发展的。

  从李恒滨先生的躬行和深刻的见地上,我们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书法的发展未来有了乐观的信心。在李恒滨先生所创办的“书画教育基金会”上,笔者曾赋诗以贺,现兹录在此作为小文的结束语,诗曰:

  书道千秋意味深,松云霜菊映丹心。

  寄情翰墨纷纷客,含玉高风淡淡身。

  八法挥毫怀韵远,四方拍卖响清音。

  莫言行事唯游艺,试问谁人有素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