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05:13:14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画家

著名画家 杨蔚然
发布时间:2016-07-08 17:07

  杨蔚然

  杨蔚然,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美术系,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进修于唐秀玲重彩高研班。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2010年,作品《绽》入选“天香魂”牡丹画精品展。作品《花鸟》入选河南省第九届中国画艺术展。

  2011年,作品《云破月来花弄影》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河南省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优秀奖。作品《云破月来花弄影》在”河南省第二届工笔画作品展览“获三等奖。

  2012年,作品《花鸟》入选《锦绣中原》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作品《蕉荫淡淡》入选中国画学会《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

  作品展示:

  一花一世界

  文/王少宇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类别,一直承载着托物寄情,天人合一的文人情怀。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朝历代艺术家,与花鸟神交,将自然界的花鸟草兽造化于笔端。读杨蔚然的工笔花鸟画,可以品出诗书的意韵,生命的品格。

  杨蔚然幼承家学,自幼受书香门第熏陶,又受到已是知名画家哥哥的悉心指点,使她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绘画艺术之路。后来又深造于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和唐秀玲花鸟工作室。杨蔚然在艺术之路上可谓是起点高、路子正。近几年来孜孜以求的探索和耐得住寂寞的苦苦思索,加上她对花鸟画特有的艺术思想,使她成为河南花鸟画的佼佼者。

 

  杨蔚然的花鸟画以写情移景为旨归,表现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作为一个画者来讲,如胸无点墨,则为匠。而杨蔚然以自己的学识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营造了一种雅致、淡泊的绘画意境。看她的花鸟画,少了当下富丽堂皇的色彩,没有不着边际的平面装饰,没有流行的俗艳形象,而是着眼于一角一隅的无名花卉,从作品上可以看到她对这些无名花草的内心体验,她用爱怜的情感来呵护它们,然后用不同的色彩装扮它们,蓝的清新,灰的雅致,赭的忧郁,艳的跳宕……她的绘画没有古院体画的富贵炫丽,也没有强烈地江湖意味,细心体味,只有恬淡幽远的乡土之气,秀丽不失典雅,机巧不失淳朴。一枝一叶传达的生命感,引人入胜,使人难以释怀,真的是“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力去华靡,追求淡雅。这是生活使然,性情使然。

  工笔画虽有“勾填”和“没骨”之分,但都是以追求工细的画面、高妙的意境为宗旨,观杨蔚然工笔花鸟画,绘画技术的运用全面、精到。勾、染、罩、晕的细腻,烘、接、撞、托的热烈,撒金贴银的时尚……说明她在技法方面是非常扎实的。品她的花鸟画,却感受到她并没有拿这些技法去炫耀,而是让这些娴熟的技艺为艺术总目标服务,去营造清淡幽远的画面氛围,诠释细腻、深沉的艺术情怀。

 

  她花鸟画的构图通常采用放射状,画面中间有大的聚集,并向四周放射延展,形成了大密大疏的视觉效果,又给人以强烈地生命象征,浓烈的人情意味,技与艺相合,艺与情相融,使她的花鸟画可观、耐品。

  简淡是中国画的高境界。杨蔚然的花鸟画有大繁至简的绘画构成。她的画面有的是疏枝淡叶的折枝,有的是繁复的花丛,但无论繁简,她都能将画面处理的清雅、简远。折枝处理的淡雅,繁复的花丛通常有一个明确的色彩基调,统领复杂的花枝造型,传达出或淡雅、或清幽、或明快、或忧郁的画面情调,虽形象繁多,但画面依然雅致。

  临古几乎是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不二法门,中国画家几乎都对传统经典有过深入的研习,杨蔚然也不例外。她曾对五代晋人的人物画和宋人小品花鸟情有独钟,进行过深入系统的临习,更为可贵的是她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吸收传统精华,与时俱进,化古为今,这使她的作品既具古人雅致韵味,又有时尚风气,习古而不泥古,是为佳好!偶尔也会发现几幅画运用了撞水、撞彩的没骨技法,画面热烈而浓郁,色墨大胆,艳而不俗,收拾谨微,张弛有度,在整个花鸟画作品中,倒显出几分“野逸”来。可见,她深入研究传统经典之后,其作品正在化境中走向成熟。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看你能不能发现美,杨蔚然花鸟画很多名称叫《花鸟》,内容题材有的是名花贵草,但更多的是不知名的花花叶叶。古人云:“尽精微,而致广大。”她用入微的观察,细腻的情感,把这些无名的花草展现在纸素之上,使这些不被人知的华彩在她笔下得到闪光。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化画境为精神,使她的作品不断入展中国美协举办的美术展览,又入选了由中国画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画学术展,并应邀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展。绘画终究以直指人心为旨归,看似一草一木,实为画者的思想心境。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徐志摩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希望杨蔚然能固守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作品能在“守常”与“通变”的统一下,常变常新。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