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兰心——余芳的书法艺术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0 10:28 点击量:1229 大
中
小
未见到余芳老师,先看到了她的书法。尤其是小篆,笔画纤细而刚劲,颀长而圆润,字里行间所见皆像是一个有着清水明眸,温婉亮丽的江南女子,荡涤尘间,衣袂飘飘。
青年艺术家 余芳
篆书-局部
未见到余芳老师,先看到了她的书法。尤其是小篆,笔画纤细而刚劲,颀长而圆润,字里行间所见皆像是一个有着清水明眸,温婉亮丽的江南女子,荡涤尘间,衣袂飘飘。所谓的字如其人,见到余芳老师就觉得此言半点不差,她的文青气质敛于举手投足之间,却又让人深刻感知着她内心追崇的境界——风雅坐怀,闲适恬静。
余芳书法作品
余芳,别名余昉,字畹植,号华在堂主人、闲人居士,福建省宁德人。闽人居沿海,毗邻粤港,思想饱满活跃,于内陆而言,经商气氛更为浓厚。所幸余芳父祖辈皆是喜欢书画之人,闲时亦以挥墨书写为乐,耳濡目染之间,书家之缘也由此结下。“从小就看家父经常在写毛笔字,当时年纪小,就是觉得好玩,有时会跟着父亲一起写,经常弄得手黑乎乎而受到家里大人训斥。当时隔壁还有一个邻居,他一边卖中草药,一边画画,但他是在玻璃上画水墨画,我天天看他画画,特别佩服。”身周氛围的熏染,对书画的喜慕已深入余芳幼心。
余芳书法作品
2006年,余芳毅然辞港而负笈西子湖畔潜心修习书法,通过努力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法专业,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先后聆教于吕金柱、祝遂之、沈浩、王冬龄等当代书法大家。“我觉得自己运气特别好,美院有很系统的教育方式,象吕金柱、沈浩等教授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因材施教,你喜欢任何字帖,都会教你如何去临摹,而不是硬性按他们的要求,博士阶段更是得到了王冬龄教授悉心指导,得以窥见草书精髓和要义。如果不是因为老师们教学有方,因人而异,悉心以授,我的基础不可能打得很扎实,进步也不会很快”。习传统慕古意,沉溺于古代经典作品之中,使得余芳的创作也自然而然地贴近古意,生发古风雅韵。如今无论从理论还是创作水平,都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余芳书法作品
铁丝篆,用笔细硬似铁,却又讲究寓圆于方,字形力求温婉圆润而内寓刚劲变化。女子以纤腕柔胰习此篆,此间痛苦被余芳言为“涕泪交加,痛苦不堪”。“我原本打算在杭州进修一年书法,但在这一年里,有两件事情让我沉下心决定留在杭州继续学书法。上半年进修结束时,同学们都去投稿参加比赛,大家逼着我要跟他们一起,我抱着去给同学垫底的打算,投了一幅铁线篆的作品,结果就我一人作品入展。这件事让我信心百倍,下半年也是投了比赛稿入围。”进修第一年,余芳即以学生的身份入围2006年第四届全国妇女书法作品展和西泠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展,并且第二年就获得了中国书协抛出的橄榄枝。余芳谦逊,笑称要对得起书协的青睐,须得努力再努力。
余芳书法作品
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写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代的“文人四艺”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余芳老师性喜静,不喜喧闹,她的生活追求也与宋人相近,她享受着四季花开花落时的宠辱不惊,也于往来缘际间体会着云卷云舒的去留无意,相聚雅集,焚香点茶,研习书画古乐。知己不求多,于二三知足,生活不求奢,淡盏香茗即可。
“我喜欢安静的生活。就象佛教里所说,你想得到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我一直安于静心的力量,以安静来传达我的书写表达,让大家从我的字画间体会到一种静谧的力量。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你回家的时候可以有这样一幅字或者画,让你瞬间感到安心和宁静,这是我写书法时最想传达的心声。”
余芳书法作品
余芳老师五体皆工,尤精小篆。铁线篆是小篆的一种,于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筯书风中脱出,线条流畅,对称和谐平稳。余芳老的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取李阳冰、梦英篆之精淬,撷众家之长于而成其特色。灵秀线条与具象流畅书写相得益彰,笔触清新雅丽,气息流畅贯通,笔调植根于古亦趋于古。业内之士俱知,于书写一道,若不是静心若素,气敛神宁,沉稳得当,运墨用笔稍有所偏颇,都可能会影响到结字的形象、表达和力量,使得书法气脉断续,整篇布局难以协调,首尾不相顾。
有人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内心的修篱种菊。修习书法短短十余年间,余芳老师已成绩斐然,于书展之林斩获甚丰,于师友而言,对她的这份骄人成绩单感到欣慰,而于余芳,她依然沉静于她的安静世界,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安逸自在,四季如画,风清日朗。于此,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静观静祝足矣。(文/张慧)
余芳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