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9:33:39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书画频道 > 评论

墨彩华章 大美之境——解读刘桂华的中国画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吕立新    发布时间:2016-07-12 12:30    点击量:1229    

  当中国画家们自觉到必须远离保守主义画风全速在创新的道路上前进的时候,长久一来,我们看到的是这方面的作品风格几乎可以归纳为若干类固定了的模式。此刻,面对着他的作品给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着实令人欣喜,没有比这不常看到而却意外的邂逅到了我们所渴望的作品在欣赏上更能满足的了,我说的就是刘桂华先生的中国画作品。

  一贯以来,在画坛上默默的埋头苦耕耘,潜力巨大的画家我总是付出较多的时间密切留意他们的活动意向。对一个美术评论家来说,当发现这些画家在创作道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在欣赏上会得到莫大的愉快,我关注刘桂华的作品正是这样。我从他的作品艺术构思以及表现方法上,看到了这个画家曾经在历史的轨迹上走过来又意图摆脱它的束缚,极力在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对自然的主观认识和表达自然的独特方法。一方面,通过自然表达的不是或不限於自然的本身,而是融汇了一个地域悠久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再度在画家的心底发出闪光——譬如齐鲁文化的深厚和带着深度神秘色彩反映在他对自然的感受过程中,正因如此,他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与别人并不相同。画家刘桂华作品的自然形象不是仅仅令你接受客观自然形象的美,而是从古典提升到现代令人接受比自然形象更高的思想境界。另一方面,他不按照别人曾经走过的轨迹来重现,或别人用过的方法来表达,都达不到他要求的思想深度,这就促成了他苦苦追求在表现方法上体现上述要求的根本原因。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的意向如果说他在两千年初期的作品上开始出现,那么到了眼下显然更加鲜明而且看到他是如何坚定、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推进。

  桂华是一个用思想画画的人,他提出了“随形用笔,因境而法,一题多法”的创作新理论。意思是说客观世界给画家的感受是千变万化的,笔墨语言的生命力只能来自画家对所要表现对象的深刻认识,因为所有笔墨手段都是用来为内容服务的,照搬任何一家的笔墨用到自己的画境之中都达不到最为理想的效果,面对任何物象画家都要随机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即便是同一对象也会时刻随着环境和时空的转变而变换成新的情态,画家也要重新用新的思考方式来审视和表现它。如果说他对于随形用笔、因境而法是对南齐谢赫“六法”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归纳和升华,那么“一题多法”就是他对传统技法局限性的进一步拓展。他重视从自身感受出发,从艺术审美的特征出发,从当代生活所产生的新思想、新要求出发的新的绘画观。这样他就超越了传统,超越了客观,从而获得了极大的艺术创造的自由,也使他的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桂华的画和古典形态的山水、花鸟、人物已经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了,他的画是属于现代的。正是他基于这种审美心理根基的认识,所以他的作品才能手法新、形象新、境界新。他艰苦探索,惨淡经营,一张画一个面目,一张画一重境界,多方面吸吮营养,而新鲜的时代生活气息,浓郁的田园诗情,轻舒近乎天工的笔墨意趣,瑰丽而又灵秀的风格境界则是他的基本特色。看他的画如读情真意切的诗,品绵香甘醇的酒,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桂华是科班出身的画家,自幼痴爱绘画,天资过人。家乡的山水之美激发着他的灵感,家乡的风俗人情之美感召着他的情怀,从他的画中不难看出他爱故乡胜过一切。在美院就读期间受到过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系统的绘画技能的训练,这使他在艺术架构上的通悟起到坚实的作用。即以山水为例,《故园秋染》、《源》、《山乡》、《塞北风光》等再不失中国画传统笔墨品质的基础上,大胆而又巧妙地引进西洋绘画中的笔触、色彩、乃至透视关系上的诸多造型元素,使画面充满厚重、质朴、情感真挚的强烈效果;而《白山黑水》、《村寨春情》、《晴空一鹤》、《乡梦悠悠》等作品又在保持画面主题形象唯美的前提下,轻松的营造了中国画所独特的抒情美和意境美。而这些表现手法侧重点不同的作品又显然做到了风格的和谐统一,由此彰显出他高超的创作实力。

  有了自己的表现手段,也能使古人的诗境变为富有新机的绘画形象。杨万里的诗句“映日荷花别样红”它的美正在于思维形象的朦胧性。硬性图解容易,但失去含蓄就失去韵味,就不是艺术。桂华将一弯荷塘,以充分而整体的水色处理,显得那样柔美,若朝雾中,若微雨里,色彩象宝石般通透,水气如纱幕般透明,景象引人遐思。

  因此,人们在称道桂华山水画的同时,也被他具有丰富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的花鸟画深深感染着。关键是他在花鸟画中充分地继承了中国画以“气韵生动”的形象抒情达意的美学传统。如迎风展姿的《富贵图》,硕果累累的《事事红》,情思悠远的《斜阳外》等无不充分继承了以诗入画,以境界摄入的艺术追求。他的花鸟画充满着含蓄、隽秀,典雅的东方美学的意蕴,又能充分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情感。前人论画,有可观、可感、可思之说,讲所谓令人观不如动人情,动人情不如引人思,实际上说的就是形象要有内涵和深度。桂华的花鸟画画面丰富而不繁冗,刚正不失灵动,写真不失意趣,让艺术创造的天地把欣赏者引回现实生活的天地,他表现得生活,却一点不干巴,传达了思想,又那样有血有肉,不仅新鲜而且平易,就像一条小溪,和你轻轻的对话,使你感到无比亲切。

  中国画,人物要能以“冠服审其时代”“顾盼想其性情”。就是要求画家,既要把握形象的娴熟技巧,也要能在所描绘的对象中,渗透着自己的理想和个性。桂华的人物画,从传统写意中的笔情墨趣的玩味式表达转变到如今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表达。讴歌的大多是生活中的真实人物,石油工人的旷达与豪迈,吃苦耐劳的创业者,他们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在他的笔端表现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桂华这样能够全面发展的艺术家在当今画坛是为数不多的。诚然,一个人一辈子只画一种题材,用一种方法,自不难精益求精;但象桂华这样从题材到意境乃至于手法语言、笔墨技巧,随时都在变化,随时都在出新,没有大智大巧大聪明却是难以做到的。正如大型交响乐,一定要集众声之色以成天籁之音;满汉全席,要集众域之香而成饕餮盛宴。自古先贤大家不乏全修者,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等,他们皆涉猎广泛,其作品亦在山水、花鸟、人物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就为后世所瞩目。我喜欢桂华在创作中的这种随心所欲,无法而成至法的胆识,有的作品纯净清爽,简墨淡彩,一挥而就,如《玉堂春风》、《日新月异》、《暗香飞雪》、观之令人欣然;有的则如史诗般的沉雄浑厚,画面元素交织碰撞,浓墨重彩,充满张力,仿佛在时空和岁月的轮转中激荡着经久的回声,如《国魂》、《霜华欲浓》、《四海筑梦》、观之令人肃然。

  林散之老先生有诗写道:“能于同处求不同,惟能不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能够跳出龙门谈何容易!非大智大勇者难以企及也。

  王国维先生说:“大家之作,言其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对刘桂华的艺术也应作如是观。我认为,他最擅于妙选自然,富于表情,如得玄机禅意,有一种“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审美快感,是一位驾驭思想和能力的高手。他是齐鲁画界的一个闪光的品牌,更是中国画坛上的一个亮点,是我们应该大力张扬和推崇的卓越中国画家。

  (本文作者系央视“百家讲坛”《水墨齐白石》《写实徐悲鸿》 主讲,著名美术评论家)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