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兴趣最重要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4 17:17 点击量:911 大
中
小
“幼儿、小学时期的美术基础教育很重要,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很关键,到了初中、高中后,有些思维就固定下来了。我认为,美术的核心是创造、创新,美术教育也要从这方面入手。”拨通电话,李东海老师带着福建口音的笑声通过话筒传了过来,“我从2002年就开始订阅美术报,算是你们的忠实读者啦!”
李老师任教于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菊江小学。他1989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扎根于此,已经默默耕耘了25载。和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老师一样,李东海也是兼职老师,除了美术课之外,平时还要上语文课。李老师说,各科老师的工资待遇都一样,只有分工上不同。但他觉得做美术老师很有乐趣,每当看到学生呈现的作品有闪光点,眼前就会一亮,能欣慰好一阵子,非常有成就感。
菊江小学有700多位学生,本地的学生为主,也有不少随务工的父母来到这里的外地学生。每个年级一周有两节美术课。菊江小学使用的是科教版的《艺术》教材,这是全国统一的教材。上美术课当然要跟着教材走,但是有些内容在农村实施起来有困难,并不一定好开展。李老师和教研组的同事们讨论,在美术课上,要结合一些老师们自己发现、收集来的地方美术文化,内外结合,既有教材内容,又能体现地方美术特色。
培养兴趣 就地取材
李东海一直强调,美术课最主要的首先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在2000年课程改革之前,学生都是‘依样画葫芦’,老师画个热水瓶,学生在下面就跟着画。以前我也是接受这样的课长大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概念,他们喜欢美术,但是却不喜欢美术课。”所以现在上课的时候,美术老师就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美术作品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李老师分享了一些他的教学经验。
首先,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美术老师都会提前通览教材,把这学期要开展哪些活动、需要哪些材料,在开学时就布置下去,学生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素材,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开展活动。对老师来说,这样备课就容易多了。
其次,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素材,把它变废为美。福建是沿海省份,贝壳、海螺这类常见的小东西,就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比如一个贝壳、一个大海螺、一个小的螺钉,加上一些贝壳的小碎片,就能形成母爱主题的作品——一个鸟妈妈旁边带着小鸟。此外,收集一些树枝、树叶,还有平时见到的瓶子、塑料杯等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我觉得美术教育要就地取材、要贴近生活、要接地气。利用地方的特点开展美术活动,这样学生也熟悉,也有利于开展学习活动。”
然后,美术课要抓住实时的、动态的资源,比如说节日、国家大事等等。之前菊江小学的美术课上经常出现类似“神舟飞天”的时事内容,大家也很关注。最近,李老师就让学生着眼在“中国梦”的主题上,让大家说梦、追梦、画梦。这些也都是美术资源。
最后,老师们要意识到艺术对学生是有促进作用的,不能一直搞应试教育。菊江小学在寒暑假的时候也会布置一些美术作业,开学之后举办展览,很受学生喜欢。对那些对美术比较有兴趣、艺术素质较高的学生,学校会有专门的兴趣小组对他们进行一些辅导,有时也会组织就近的写生活动。石井镇是郑成功的故乡,当地有碑林和纪念馆,是很好的爱国主义与美术教育基地,菊江小学经常组织学生去这些地方学习。
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农村美术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除了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美术老师经常需要“身兼数职”之外,也有许多别的问题。李老师说,现在学校使用的教科版教材中,里面会有涉及少数民族方面的内容,这些就不太好教。农村学校的网络系统跟不上,条件也有限制,不可能每个班级都配备多媒体设备,了解起来就有困难。关于国外的一些内容也不容易传授,有时候讲到康定斯基等国外艺术家,老师们就只能给学生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李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流动性大,上课时准备的材料不齐全,家长也顾不上管。老师们也很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另外,考虑到安全,一些活动也不好开展。校内的学生还好办,可以在校园内开展,可如果兴趣小组想在周末组织一次参观或是写生,那就是个大问题了。“为了安全问题,真是要想破头!也有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去做那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李东海虽然有点苦恼,但他还是坚持认为,作为美术课来说,不能让学生坐井观天,要开拓他们的视野。即便条件有限,也要让他们从周边的事物上增加美术素养。
李东海认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不仅要求老师画得好,还要在教学上有提高。美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活动的推动。对美术教师要重视,要有相应的培训。孩子在进步,老师也要跟着提高,可是对农村学校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李老师说,他自己订阅了美术报和别的美术杂志,从中了解美育资讯,从别的美术教师身上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